追忆峥嵘岁月 弘扬长征精神

22.10.2016  02:33

            【编者按】值此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河南日报》对我校两位老红军许道春、赵超进行了专访。两位老红军讲述了他们在长征路上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老红军许道春,被称为“铁脚团长”,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老红军赵超,历经战火纷飞,功勋卓著,但不忘初心,把“不讲吃穿比奉献”作为家训传承。他们的坚定信仰、他们的英勇奋斗、他们的顽强拼搏,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激励着我们用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河南日报》报道全文如下:

许道春: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10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许道春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他就是经历过无数次战火,被称为“铁脚团长”的革命战士。由于听力衰退,记者跟许道春的交流全部依靠纸笔。当记者在纸上写下“红军长征”四个字后,百岁老人许道春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笔写下:我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长征,磨练了我的意志。
            许道春是安徽六安人,生于1916年。1935年,作为红四方面军31军10师29团的一员,他随部队从四川苍溪出发,开始了长征。
            一支笔、一叠纸,许道春用文字讲述了他在长征路上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第一次爬夹金山的时候,经常有战友因雪盲迷路而牺牲。后来,爬党岭山时,我们就有经验了:先派尖刀班开路,扫清障碍,再用绳子当路标指路。战友们用颜色鲜艳的布蒙着眼睛,从布缝里往外看,牵着绳子,互相搀扶着往前走。”
            “过草地时,最难忍受的是饥饿。连草根都吃完了的时候,我就把草鞋上的牛皮帮子煮了,大家分着吃。有一次,一位好心的群众送来一碗熟麦子,我飞奔着送给军长王树声,结果我们就分吃了这碗麦子,那味道比肉还香。”
            许道春回忆,在长征路上,让他最难忘的是第三次过草地的情景。“踏入草地前,我的腿就被战马踢伤。我不愿就地安置,就拄着拐杖在战友们的搀扶下行军。后来,骑兵连的战友看我行走困难,就送给我一匹马。靠着这匹马,我才顺利走完了长征路。”
            历经艰难走完长征路后,许道春收获了很多精神上的财富:“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长征途中,虽然缺吃少穿,但战友间那种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革命精神一直感染着我。”
            长征结束后,许道春就读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如何作战,如何当好一名指挥官。“学还没有上完,我就主动要求去前方打仗。我要发扬长征中那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许道春还在他的戎马生涯中遇到了一生的伴侣。“1948年,部队转战到山西晋城时,我遇到了刚满20岁的女护士郭世英。跟电视上演的战地爱情故事一样,我们在组织的关怀下走到了一起。”写到这里,许道春停下笔,冲着老伴憨憨一笑。
            女儿许立华告诉记者,父亲时常给她讲红军长征的故事,“他总说没吃没喝的日子很煎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仅要勤俭节约,更要知道感恩共产党。我们兄妹三人从小生活都很朴素,平时穿的衣裤也都打着补丁。”
            现如今,许道春住在河南科技大学的一个家属院内,儿女们想帮他装修房子,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为此,许道春特意给女儿写了一封信:“想想在长征时牺牲的老战友,谁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哪里需要装?你们要有这份心就多学习、努力工作,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记者刘一宁)

赵超:让奉献精神成为“传家宝”

            他12岁参加红军,14岁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历经战火纷飞;他曾作为部队先进代表,出席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英模表彰大会,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亲切接见;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地方,在北京特钢厂、洛阳工学院等单位默默奉献……他,就是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赵超。
            “参军后,我被分到红四方面军,第一份工作就是当卫生员,照顾伤兵。”赵老回忆。1935年3月,14岁的赵超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从夹金山开始,红四方面军一共翻过了十几座雪山。“雪山上风大、雪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几次都是首长把马尾巴递到我手里,我拽着马尾巴、踩着马蹄印往前走。”赵老说。
            “长征中最艰苦的要数过草地了,尤其是穿越毛儿盖草原。”赵老说,一望无际的沼泽,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气味,天气说变就变。有时候,明明看着是个草甸子,下边却藏着泥潭,很多同志都被泥潭“吞噬”了。讲到这里,赵老停顿了许久……
            大家在过草地时连个“草棚子”都没住过,全部露宿。“干一点的草地总是留给年纪大的同志和伤员,湿草地被年轻战士‘抢’着睡。”赵老说。
            睡觉能露宿,但在草地,吃喝却是件极为奢侈的事情。当地的少数民族由于对红军不了解,早早地带着粮食、牲口躲进了深山。有的战士喝了泥潭里的水,倒下了;有的战士吃了有毒的野草,也倒下了……“因为那时候我才14岁,首长从牙缝里省出来一点口粮给我这个‘红小鬼’,我这才算幸运地走了出来。”这时的赵老,笑了起来。
            “抢着睡湿草地,有口粮想到其他人……”一年零七个月的长征,让这个“红小鬼”明白了一个道理:讲奉献能鼓舞士气,能换来团结,能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作为战士,赵老是坚强而又“富有”的。作为父亲,他给儿女们留下了什么?“不要比吃穿,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贡献了啥。”赵老的女儿赵京华说,在儿时,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直到现在,赵老最值钱的衣服,就是授衔时穿的礼服和一件羊毛军大衣。
            “弟弟当年在分配工作时,本以为作为人事处长的父亲能开个‘后门’,没想到父亲让他到印刷厂从工人做起。”作为女儿的她,也在父亲的劝说下多次到贫困山区支教。
            赵老对自己“抠”,可对他人是慷慨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委托儿女向灾区捐款。积蓄有限的他,捐款数额却是单位最高的。“直到现在,老人在报纸电视中看到哪里受灾了,还是会捐钱捐物。”赵京华说。
            “不讲吃穿比奉献。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我这样做,我的子孙后代也会这么做下去。”赵京华说。(记者高超)
河南日报》2016年10月20日第06版
新闻链接: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6-10/20/content_84956.htm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6-10/20/content_84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