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进城记!多层检测保安全,看看郑州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12.03.2019  22:24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孙煊哲 摄影 吴国强

万邦门口,门卫对进场车辆进行检查

万邦门口,检查人员对车辆提供证明和农产品进行拍照留证

万邦检测室内,一名无证商户在等待农产品速检结果

万邦市场内,检测人员正抽检农产品

万邦深度检测室内,检测师正对市场上抽检的农产品进行深度检测

万邦深度检测室内,检测师正对市场上抽检的农产品进行深度检测

万邦深度检测室内,检测师正对市场上抽检的农产品进行深度检测

田园农贸市场,检测员正抽检农产品

田园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员正对农产品进行抽检

万邦市场内,一名周边菜农在卖菜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总书记让我们生产放心的农产品。”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王新伟在会后说,总书记讲到要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郑州目前正在实施。“在郑州许多农贸市场,轻轻扫一下小票上的溯源码,就可看到蔬菜是哪里种植的,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一颗蔬菜从生长、运输、销售,最后要到老百姓餐桌上,需要经历多道程序,我们吃的蔬菜到底安全与否?记者为你揭秘。

【场景一】万邦南门口:进场需有证,无证莫想进

旁白:我是一颗大葱,3月11日夜晚10点钟被农民伯伯从地里挖出,随后被连夜运往郑州。主人没有给我开“身份证”,也没有给我体检,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混进”万邦?

为了揭开谜底,记者来到了位于中牟县的郑州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以下简称万邦)。万邦市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2018年实现农产品交易量1750万吨,交易额920亿元。

万邦市场检测师张魁介绍称,进货的车辆要想进入万邦,都必须提供产地证明、农残检测报告、购货凭证的其中一种。产地证明和购货凭证是为了以后的溯源,出问题可以查到原产地和经销商;农残检测报告是保证菜品合格的有效凭证。

如果进场车辆没有检测报告,市场还在门口还设置有两个检测室,对无证农产品进行速检。速检需要15~20分钟,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就能进场。

3月12日上午9时许,万邦南门口,几名检查人员正按程序对进场车辆进行检查。一辆挂着鲁A牌照的货车提供了产地证明后顺利进场。随后一辆从云南来的卡车提供了农药残留检测报告,也顺利进入市场。

过了一会儿,检查人员查到一辆挂着豫H的大卡车三证全无,并立即将其拦下。

“上海这几天下雨,地里泥水较多,经过工人们连夜加班,等到32吨大葱全部装上车后当地村委会下班了,为了赶时间,没开产地证明就连夜赶回了郑州。”卡车上下来一名中年男子,双眼布满血丝,一脸憔悴。

“我是咱市场A23区的,您看是否能先车先进去卖着?”中年男子征求门卫的意见。

“不行,我们必须先进行检测,请把车停到待检区,别堵着大门,要不一会儿该堵车了。”这名检查人员回复的干脆利落,一脸严肃。

与此同时,检测师也从车上随机选取一根大葱作为样本,拿回检测室进行速检。检测师剪下2克的大葱表皮,经过浸泡、水浴锅加热反应等一系列程序,约摸过了20分钟后,检测结果显示为合格,车辆才被放行。

【场景二】万邦某档口:进场蔬菜还要再次被抽检

旁白:我是一颗油麦菜,出生在云南。两天前,农民伯伯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从地里挖出来,随后被送往当地检测站进行体检。由于生长环境温暖湿润、气候适宜,我基本不生病,也就不用打药。经过体检,我们完全合格,立即装车运走。经过两天多的颠簸,我终于来到了河南郑州。

“进场后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每天还要进行抽检,从市场中随机挑选100多种单品进行深度检测。”张魁说。

3月12日上午11时许,万邦市场A3区28号档口,一大卡车蔬菜已经卖了近半,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市场检测员正在抽检菜品。

“这车蔬菜是今天早晨刚从云南呈贡运来的,油麦菜和生菜一共大约1200箱。 ”档口负责人郭大哥介绍称,现在的郑州气温低、产量少,这些反季节蔬菜,他一般都会从南方进货。

检测员随机收取一颗油麦菜,贴上产品信息后将这批次的蔬菜带回了深度检测室。

在深度检测室内,花菜、苞菜、辣椒、大葱、土豆、上海青……等蔬菜依次等待检测。“市场门口的检测室是速检,只是对农产品进行农残定性检测,在这里可以定量检测,能检测出具体超标多少。”检测师介绍称。

【场景三】万邦自由贸易市场:农村散户卖菜也得提供证明

旁白:我是一颗生菜,出生在中牟,今天一大早被主人从大棚里铲出,随后坐着小三轮一路来到了万邦。

3月12日中午时分,万邦自由市场内,边大姐正在卖生菜,一小三轮的菜被用毛毡盖着。

“俺是中牟边庄村的,早上4点多俺都起床去铲菜了,装满三轮车后就赶紧来到万邦卖,你看看俺家的菜多新鲜。”边大姐说着撩开毛毡让记者看,随后又赶紧盖住,“不盖住不中,中午天热,一晒这菜该蔫了,买不上价钱。”

“不但新鲜,咱这菜跟菠菜一样还不打农药,大棚种的,几乎没有虫,不需要打农药,俺自己在家也吃。”边大姐补充说道。

“您有证吗?”记者问。

“有,你看这是俺的证明。”边大姐从兜里拿出由当地村委会开出的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

据万邦市场管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万邦这样的自由市场有两个,是专门为向边大姐这样的周边农户设置的,跟大型档口一样,进场需要提供产地证明。

【场景四】田园农贸市场:流入餐桌前,农贸市场把好最后一关

旁白:我是一颗菠菜,在进入农贸市场前,我已经在原产地和中转站进行了两次体检,今天还要面临第三次体检,现在的人们对食品安全真是够重视呀。

3月12日早上7点,在郑州市农委驻田园农贸市场检测室内,上海青、长豆角、菠菜、荷兰豆……检测师正在对抽取的第一批次菜品进行农残检测。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终端销售前,我们每天还要对市场上的农产品再进行抽检。”检测师范俊玲介绍称,由于其检测电脑跟市农委联网,检测的数据直接发往市农委数据库里和市场的大屏上,谁也改不了。如果检测到不合格的产品,检测员会通知商户对产品进行下架,并立即销毁。

“俺家的菜就有一次被检测到不合格,市场管理人员当着俺的面,把那超标的100斤上海青剁碎,然后直接仍垃圾箱里了。”市场商户黄大姐说起上次自家店农残超标事件仍后怕,“本来以为市场上天天检测是闹着玩的,没想到是来真的。这样也好,对老百姓负责,你说万一这菜卖出去后人家吃出来病了可咋办?”

记者注意到,在市场中每个摊位旁,都有一个二维码,用微信扫描后就会进入摊位溯源系统。在该系统内,食品安全监管人、摊位各种证照、摊位各种菜品检测结果和时间、进货来源以及监管人员的姓名和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该市场食品安全员李晓阳称,“溯源系统的好处是一旦产品出了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源头进行销毁,防止危害扩散,我们的溯源体统和检测室自2017年9月份市场开业就有了。”

实际上,拥有溯源系统和检测室的农贸市场,不止田园农贸市场这一家。记者从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郑州市政府投资在全市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均配置有检测室和专门的检测人员,已经建立起包括县区抽检、各大农贸市场抽检和市局抽检的食用农产品抽检三级网络。

去年,全市流通领域监督抽检2.1万批次,不合格200批次。“对于抽检不合格产品,我们拒之于市场门外,并协调有关部门,追根溯源,及时销毁,确保不合格食品不流入我们的餐桌。”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2018年5月召开的郑州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全市推行信息化溯源系统,要求全市农贸市场3年内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郑州市长王新伟也明晰了未来奋斗方向:郑州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做优做强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环城都市生态农业10万亩、湿地农业1万亩、绿色标准化可追溯“菜篮子”1万亩。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