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粉“最严新规”剑指何方?
进口奶粉不得在境内加贴中文标签;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禁止进口;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近期,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洋奶粉”的新规,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大考”。
最严“洋奶粉”新规剑指何种乱象?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奶粉进口数量迅猛增长,但“洋奶粉”的安全之患却备受关注,“问题奶粉”的新闻屡见报端。
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告诉记者,过去进口奶粉种种乱象的源头在于代加工、贴牌、分装等留下的灰色空间。“比如,过去新西兰奶粉在当地品牌才20多个,进口到国内销售却达200多个。其中很多都是国内的商家甚至个人在海外注册一个牌子,然后把配方送到外面加工再拿回来卖,质量很难保证。”
乱象频生,业内期盼“重典”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新规自四月起陆续实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今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报检日期到保质期截止日不足3个月的,不予进口;另外,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
41家洋奶粉“世界队”如何拿到中国“绿卡”?
4月30日晚,国家认监委公布了首批41家婴幼儿配方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这41家具有向中国出口婴幼儿配方乳品资质的奶粉企业,分布于澳大利亚、波兰、荷兰、新加坡、新西兰、英国等十多个国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中国进口奶粉的“世界队”。
洋奶粉“世界队”是如何形成的?经过哪些审查才拿到中国市场的“绿卡”?
记者了解到,湖南成为注册评审工作“走出去”的探路者。近年来,长沙成长为中部地区乳制品进口的中心城市,2012年底,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国家认监委发出请示,拟派评审组前往荷兰探索有关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工作。此后,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复同意,湖南检验检疫局代表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赴荷兰进行进口乳品注册检查。评审组由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王利兵带队,由多位业内专家组成。
评审组成员、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处处长毛捷介绍,2013年5月,评审专家组赴荷兰,对相关企业的工厂设施设备,原辅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人员素质条件、环境条件控制及奶源自控体系等方面进行评审,并对工厂自2010年以来进口产品的抽样检测结果进行核实。此外,还对工厂的生乳供应商即奶牛饲养农场进行考察。
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荷兰收购的乳品生产工厂,位于首批41家注册企业名单之列。该公司行政总裁陈远荣告诉记者,我国评审组不仅对企业、工厂车间等进行详细审查,在审查生乳供应的农场时,还对农场水质、土壤、动物草料及动物疫病等因素严格考评。“奶粉的源头在于生乳奶源。生乳的质量需要从水质、草料、土壤等方面加以保证。”
据了解,考评后,专家组对荷兰企业提出两点观察项,对方在15天内即完成了整改。其后,湖南评审专家组在报告中向国家认监委推荐考察工厂申报我国境外乳制品生产企业注册资质,评审结果获国家认监委采信。
进口奶粉“大考”能否守住宝宝“舌尖安全”?
包括境外企业注册评审机制在内,多项“史上最严”的进口奶粉“新规”陆续上马,将从哪些方面守护宝宝“舌尖上的安全”?
曹明是指出,新规中“不得在境内加贴标签”、“严禁分装”、“境外企业注册”等条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进口奶粉的质量。
“严禁在境内贴标,避免质量低劣的产品加贴中文标签鱼目混珠,误导消费者。严禁分装的相关规定,针对的就是像美素丽儿事件这类问题,‘大包粉进来,小作坊分装’的情况将被遏制。”曹明是说。
毛捷认为,境外乳品生产企业注册制度,可以将把关延伸到进口奶粉在国外的生产过程中,由原来仅国门口岸的一道关变为“源头+国门”的两道关,从源头上进一步保障奶粉质量。
陈远荣告诉记者,进口奶粉的系列新规,“不仅可以守护宝宝舌尖上的安全,还将在更深远的层面上影响中国乳业市场。”他认为,参与竞争的企业、品牌和产品种类将大幅减少,市场会逐渐形成规模化,大品牌价格趋于稳定甚至可能降低,“进口奶粉暴利时代将会终结。”
如何才能让“新规”落到实处,发挥最大作用?陈远荣建议,在规范企业注册资质并公布企业名单的同时,还应尽快规范、公布具有注册资质的品牌名单。“一个乳品企业旗下可能有多个奶粉品牌,买的是牌子不是企业,要让消费者更加一目了然。”陈远荣透露,目前境外奶粉市场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即不具备注册资质的企业将旗下品牌“嫁接”到注册企业中生产,“如果将注册制度从企业推及品牌,或许可以避免这类现象。”
“下一步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严管’,不能让消费者来打假和辨伪,这是职能部门的责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严惩,让生产企业在奶粉问题上不敢含糊,更不敢造假。”曹明是说,保障现有政策落到实处才是关键。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