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环保大考在即 还差11天达标
11月8日开始,郑州市的热力管网逐步升温了,以确保11月15日全市能够正常供暖。这意味着,郑州市冬季供暖全面铺开,环保压力更上一层。截至11月5日,全省已有184个好天,距离全年“大考”目标还有11天。但要确保完成这一目标,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付雨涵/文 记者 李新华/图
全省今年已有184个好天 同比增加24天
最新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全省18个省辖市PM10平均浓度为11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2微克/立方米,下降9.3%,与全年目标值相差2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1微克/立方米,下降14.7%。全省各城市平均优良天数为184天,同比增加24天,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平均优良天数为222天,同比增加13天。 自7月4日全省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全省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数据显示,7月4日至11月5日,全省18个省辖市PM10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5微克/立方米,下降24%;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5微克/立方米,下降25%;平均优良天数为97天,同比增加9天。 尽管攻坚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放眼全国,差距还很明显。“从全省18个省辖市在全国338个地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情况来看,治理任务仍然极为艰巨繁重。”省环保厅副厅长陈新贵说,在全国338个地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中,除信阳、周口、鹤壁外,其他15个省辖市PM10还都在倒数50名内。根据测算,要完成PM10和优良天数的目标,2016年最后这近2个月的时间,全省PM10平均浓度必须控制在97微克/立方米以下。
本轮东北、华北雾霾影响面积超百万平方公里
距离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今年全年各地市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仅差11天就能完成。这个看似即将完成的任务,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和供暖季即将开始等原因,还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环境保护部5日晚间通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1月2日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重污染过程,最大影响面积分别达到63万和38万平方公里。 此次污染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7省(市)。3日至5日,东北地区相继有绥化市、哈尔滨市、大庆市等11个城市的AQI(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达到500。4日下午,华北地区多个城市PM2.5浓度达到峰值,其中保定市为区域内污染最重城市,达到严重污染。 11月5日上午,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再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应对工作,副部长赵英民专门协调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强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空气重污染的影响。环境保护部相继派出12个督查组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 督查指出,哈尔滨市严重污染持续26个小时,AQI达到500的情况持续14个小时,但按哈尔滨市预警分级标准,仅启动了蓝色预警。大庆市实际重度和严重污染持续37个小时,其中AQI达500持续了24个小时,应启动红色预警;但大庆市仅预测到一天重污染,实际启动了橙色预警。内蒙古通辽市近2天AQI指数持续达500,在环境保护部及自治区环保厅督促下,才启动蓝色预警。 督查还指出,黑龙江省是全国唯一大型燃煤电厂没有安装脱硝设施的省份,省内各城市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管网覆盖的地区仍存在大量燃煤小锅炉。东北三省独立的采暖燃煤锅炉基本没有安装脱硝设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连脱硫设施也没有安装,超标问题突出。 5日下午,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污染气团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续传输,并在6日上午影响到江苏和安徽北部地区。在向南一路污染的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经历了一次重污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