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什么专业好?部分“新工科”人才三年后缺口达750万

05.05.2017  08:34

 

“新工科”的学生展示用智能设备雕刻的玉佩和狮子  首席记者 杨东华/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訾利利  记者 刘慧丽 实习生 王畅

“新工科”火了,围绕它的讨论也多了。

根据研究报告,“新工科”人才严重短缺,但培养时却存在一些困境。

我省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做得怎么样?未来又该如何发力?对于广大高三学子来说,多了解“新工科”,也许就能在报考志愿、职业规划时获得不少有价值的参考。

【紧缺】

部分“新工科”人才

三年后缺口达750万

来自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23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3。

报告还指出,“我国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对于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存在模糊认识,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

一面是众多的工科在校生和毕业生,一面却是巨大的缺口。据媒体报道,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一名高校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我国积累的实践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高校体制等问题,希望这次的“新工科”讨论可以带来更多利好消息。

【行动】

开设“新工科”

我省高校早早就行动

几年前,郑大就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专业的培养方向中,增添了“智能制造信息化”、“嵌入式软件”等“新工科”方向,于2016年成功申报并获批的“物联网工程”就是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并将于2017年首次一本招生。

郑州大学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宗坤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如今我们身处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智能服务,“物联网工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构建“物联网”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构建底层的感知系统、中间的通信系统和高层的智能处理系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2011年成立了航空工程学院,该院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新工科”专业很受青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工程学院院长赵辉说,从往年看,成立早一些的专业,如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等,招生分数会高一些。成立相对晚一些的专业,录取分数相对低一些。

今年郑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第一年招生,作为新专业,首次计划招生120人。“‘物联网工程’作为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重点发展的‘新工科’,专业招生规划将随着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每年逐步扩增。”李宗坤表示。

【认可】

缺口大、高薪、抢手

已经招生的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毕业,但赵辉说,从其他专业看,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就业的学生里面相当一部分都到航空公司去了。

相对来说,航空公司对这一块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有机场的城市都是发展比较好的,每年的学生都会到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工作和就业。

“民航业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比其他行业要高很多,比如,月工资一两万元人民币都是很常见的。”

这些年咱们国家,民航业经历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像波音、空客,纷纷在国内建工厂,中国市场对飞机的需求量很大,相应的工作技术人员也都需要按照比例来配置。

“就业情况和薪资情况都非常好。”赵辉说。

【困境】

师资力量不足

社会认知度还不高

“新工科”为何不大面积推广?

李宗坤表示,推广“新工科”首先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开设“物联网专业”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院组建了“物联网工程”教研室,专门制订了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并请省内外行业专家对方案进行多次论证,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赵辉则认为“新工科”还面临着不被家长了解和接受的困局。比如,一些名牌老专业,有多届毕业生了,培养人才的效果家长都有目共睹,家长对这些专业的认可度非常高。而成立相对晚一些的专业,比如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2015年开始招生,还没有毕业生,家长对此专业还不太信任,也可以理解。

【观点】

培养 “新工科”人才

以市场为导向 重在应用

刘军是郑州科技学院机械学院院长,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有自己的优势。

“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就是学生在实验室吃住研究项目。”他说,学校有139个实验室,虽然学校也有规定晚上不能外出,但会给需要的学生开绿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做实验,甚至吃住在里边,包括假期。

在他看来,“新工科”不能与传统工科分开,只要适应现阶段社会新需求,技术进步,都与“新工科”理念相符。

他以自己学校开设机器人专业为例,培养“新工科”人才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当学校发现机器人人才需求量大且发展迅速时,就迅速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做调整,开设机器人等相关课程。

其次,要提前做好教材、师资准备。开设机器人课程提上日程之后,老教师带新教师组队设计制造机器人,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鼓励老师自己出书,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教材。

最后,在老师实际制造成功机器人后,鼓励学生现场实习制作机器人,在老师完全掌握相关技能后,开设机器人课程。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实地操作,理论加实践,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