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制造”龙头企业牵头出海

02.09.2015  11:28

      近期,全国出口业呈现下滑趋势。而辽宁却在此时利用装备制造业优势及“一带一路”契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辽宁已通过一系列改革,将企业和产品在海外“单骑闯关”改变为“链条式”转移,将其升级为集群化发展、园区化经营等多种“出海”模式,走出了一条拓展海外市场的新路子。

      近日,由辽宁华冶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变压器工厂在埃塞俄比亚正式投产。这是一个涉及设计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和技术支持的交钥匙工程。华冶集团之所以能拿下该项目,正是因为把握住了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及时调整了经营模式。集团董事长马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无非就是上门推销产品,双方达成共识后直接销售产品。现在我们是一个全链条服务商,不仅销售完整产品,还提供大量的原器件、半成品、产成品,当然也包括后期维护。”

      作为全国第一个走出海外并购世界知名企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大连机床早已不满足仅自家产品“走出去”,开始牵头产业联盟一起“出海”,用整个产业链条的相关产品、技术服务等优势组团抢占市场。

      近日,由大连机床牵头打造的“智能制造和自动线成套装备机床产业联盟”向国内外产业各环节的优秀制造企业、供应商、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抛出绣球。目前已有多家机床企业和50多家上下游企业响应。

      大连机床总裁助理马千里表示,该联盟囊括了全产业链上中下游最具实力的企业,联盟中心会根据会员优势制定出针对某一客户的成套方案,这样在服务海外市场的时候,就避免了单兵作战的尴尬,而是以“组合拳”的方式参与海外竞争。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精英企业组团出击胜算更大;第二,抗风险能力加强;第三,拉动全产业链发展。

      龙头企业牵头闯关的同时,辽宁省政府也正在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在优势领域形成企业联盟,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把更多的企业带出去。今年年初,由沈阳外经贸部门牵头、沈阳市15家重点企业及4家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了 “走出去联盟”。短短半年时间,这一模式就开始显现出效果。沈阳远大集团日前已经与巴基斯坦签署了总投资1亿美金的风电项目,这也是我国中巴经济走廊上14个优先发展项目之一。

      远大集团金融商务投资集团总裁陈东告诉记者,该项目不仅卖出一些风机,还包括内在变压器、线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及整体设计和运行维护等一系列商业活动。可以说,这一个项目就拉动了一大批企业走出海外。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辽宁省在“走出去”方式上持续谋变,从过去的单一工程承包向集成总承包方式转变;从单一项目向园区化转变;从单纯出口向投资贸易融合方向转变;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今年,辽宁省将沿“一带一路”方向重点支持哈萨克斯坦远大建材产业园、印度特变综合产业园、纳米比亚黄海汽车组装物流园等9个境外工业园区建设。经过有效引导和扶持,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计划到“十三五”末期,全省对外投资总额和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15%以上。记者 贾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