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辖市省直管县异地看病享即时结算

10.05.2016  07:24

中原网讯(记者 张倩) 参保人员省内异地就医费用报销周期长、资金垫付多、手续烦琐等问题在我省得到很好解决。记者近日从河南省医改办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已全部接入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联网结算。同时,全省开展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的省、市级医疗机构已达195家。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45万人、8285万人。

医疗机制体制改革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之一。据了解,近年来,我省以民生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医保“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不断增强。

完善制度 引导有序就医

让患者在家门口少花钱、少跑路、少费心就能随时看上病、看好病;努力让群众90%的健康问题在县域内得到满意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省构建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所在。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解决“基层冷、城市热”就医难题,我省紧紧抓住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医改“龙头”,将全省所有纳入改革范围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在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因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合理收入,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20%由各级财政予以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纳入医保支付,不增加群众就医负担。

建立完善“县域一体化+城市公交医院”的区域医疗协作模式,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至今年底,我省将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达标卫生室;县域各级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均设置全科医学科,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在乡镇、大病不出县”,让群众在家门口满意就医。

异地就医 实现即时结算

家住济源的李永利,5月5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给父亲办理了住院手续。李永利说,此次来郑州就医,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一是前期住院不用垫付太多的就医资金,二是异地城镇医保不用回参保地报销,大大改善了过去病人从就诊医院到当地卫生部门及民政部门往返报销“几头跑”的状况。

截至2015年底,我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已全部接入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联网结算。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时,只需支付医疗费用应由个人现金支付的部分,医疗费用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减轻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周期长、资金垫付多和来回奔波报销等问题。2015年,全省通过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办理出院结算19669人次,医疗费用总额43523万元,医保支付32642万元。

与此同时,我省还积极推进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就医负担明显减轻,报销结算更加方便。目前,全省开展跨区域即时结报的省、市级医疗机构共195家。 2015年享受跨区域即时结报的住院参合患者共136.29万人次,新农合补偿资金达84.48亿元,占省、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总额的89.02%。此外,我省还相继在北京、山东、福建、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近百家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就诊、就地报销,并享受与原籍地县级医疗机构同样的报销补偿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段勇姣之子因先天性心脏病在郑住院花费共计 7.62万元,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4.15万元后,剩余合规自付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又报销1.4万元,本次住院个人仅承担医疗费用2.07万元,住院补偿比例约为72.8%。

省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病保险补偿政策让我省参保群众受益无穷,以前的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这一民生工程深得人心,惠及数万人。

据了解,2014年10月,我省全面推开新农合大病保险;2015年1月,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均实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据统计,去年我省新农合大病保险受理215050人次,结报费用6.73亿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受理37047人次,结报费用2.39亿元。

今年,在充分发挥大病保险功能作用方面,我省将提高大病保险覆盖面和实际报销比例,充分发挥大病保险功能和作用,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大病保险的政策红利。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