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促转型 ——来自三门峡转型创新发展的调查报告(下)

21.12.2018  10:20

□河南日报记者王小萍孙静王延辉

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也是一条艰难之路。

打破传统模式,重新下一盘大棋,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善于布局的智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

这是一场新旧观念、模式的较量,也是对推动者的考验。

是攻坚克难主动转?还是继续等待被动转?路径不同,难易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两年前的三门峡市,选择了主动出击。

突出“问题导向”,三门峡市梳理制约转型难题,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市场往哪去”等核心问题上。

直面困境,迎难而上。

三门峡市以“效能革命”为抓手,切实提升行政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转型创新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搭建创新、开放、产业承接、投融资服务、人才“五大平台”,为转型升级构建强劲支点,提供动力支撑,以驰而不息的精神,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发展。

行政服务效率低?“效能革命”让办事速度跑起来

“前后不到1个小时,公司注册手续就办妥了。过几天营业执照下来,工作人员会快递给我,在三门峡创业太方便了。”11月23日,从深圳回乡创业的信息工程师李先生,到三门峡市行政服务中心注册了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

正在一旁办理工商登记的秦女士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我也是来注册公司的,缺了两份材料,本想着还得跑一趟,工作人员说通过‘容缺受理’机制可以先办手续后补材料,太省心了。”

让创业投资者“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是三门峡市推行“效能革命”带来的变革之一。

“推进转型,首先就要破除行政作风顽疾、转变政府服务理念,让办事速度快起来,才能从主观上激活转型动力。”三门峡市市长安伟说。

“效能革命”解决的正是转型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速度不够快?引进新技术!三门峡市推行“互联网+政务”,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将以往分散办公的行政单位统一整合,通过“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出件、快递送达”的“一条龙”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服务不够好?态度要转变!为吸引大投资、新项目等顺利落地,三门峡市设置了“企业服务官”,政府工作人员变身企业“服务员”,“一对一”全程协助。

工作不到位?可以投诉!三门峡市广泛开展“效能评议”,在服务窗口设置二维码,办事人扫一扫,就可以向市纪委监委、效能革命办公室等反映问题,以监督倒逼改革。

“‘效能革命’的实施极大增强了三门峡市推进转型创新发展的能动性,保障了转型的顺畅性,也为市场主体营造了更舒心、更安心的营商环境。”安伟说。

主导产能释放不足?开放平台让原料成本降下来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盘活“黄白黑”优势产能是基础。

“由于本地资源枯竭,三门峡市70%的铜精矿是从外地购买,原料费加上物流费,高昂的成本已严重制约了黄金、铜产业的产能释放。”三门峡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凤杰说。

如何提升企业议价权,让原料成本降下来?

这一难题在今年3月获得转机。三门峡市持续推动的进口铜精矿国检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成为内陆首个获批的此类试验区。

试验区建成后,可一改传统进口路径,通过多式联运、国际铁路直达等方式,将国际市场上的铜精矿直接运抵三门峡,不仅将关口内移,大幅缩短通关流程,增强了企业的议价权,更可在试验区内开展原料混配处理,为企业进口铜精矿每吨节约成本100美元。

对三门峡这一重工业城市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型创新发展契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平台的建立,还将带动更多黄金、铜产业在三门峡聚集。

“我们建设试验区的初衷,就是推动三门峡的优势产能‘打开世界地图找市场’,对标国际促转型,提高站位,在更大范围内争取话语权,同时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转型。”王凤杰说。

高精尖人才短缺?建好服务平台把人才引进来

“在三门峡什么最贵?人才!”这绝非一句笑谈。

两年前,拥有230万人口的三门峡市,人才总量仅14万,专业技术人才仅6000余人。企业纳新面临两难,“不招人慢慢熬死、高薪请人立刻就死”。

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已成为制约三门峡市传统产业智能升级、新产业落地生根的最大难题。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围绕人才平台建设,我们出台了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办法等共‘1+8’个机制;拿出1.45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创新研发机构(项目)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与11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等,用实实在在的诚意邀人、留人。”三门峡市委人才办主任吴刚坦言。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克服区域限制,三门峡市还出台新办法,只要带来项目、技术,为转型创新发展作出贡献,哪怕是远在异乡的研究机构,同样可以获得高额奖励。

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有限公司切实感受到了三门峡市人才新政的力度。

“通过申请和评估,我们获得了政府提供的120万元创新团队扶持资金,顺利引进了浙江大学的专家团队,为公司转型注入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乐氏同仁负责人说。

享受到人才政策红利的企业不止乐氏同仁一家。

“今年以来,已有52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83名高层次人才、38个高新技术项目落地三门峡,为三门峡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吴刚说。

促转型融资难?市场化运作让资金聚起来

去年6月,王新生有了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新职务——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总经理。“我是三门峡政府投融资机构里第一个通过社会化方式竞聘上岗的职业经理人。”王新生说。

推动政府投融资机构重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是三门峡市加快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解决转型升级中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关键一招。

今年3月,市投资集团获得AA+信用评级,这也使三门峡继郑州、洛阳后,成为河南省第三个拥有AA+平台公司的省辖市。“目前,公司已完成40多亿元的投资,撬动社会总投资200亿元,有力保障了传统企业改造升级、重大项目开工等。”王新生说。

为进一步扩大投融资能力,三门峡市还相继组建了市级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文化旅游交通发展集团等;各县分别组建了国有投资公司,并实现全覆盖;成立了多个总体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专项基金,涉及产业集聚区、黄金珠宝、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吸引高科技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落地,政府必须敢投入,才能换来更多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同样如此,只有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才能让企业看到希望,顺利度过调整期。”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三门峡大力建设的投融资服务平台,让传统企业敢创新,让新项目敢落地、建得成,为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保障。

面对问题找办法,建好平台促转型,让人才愿意来、事情干得开、资金有保障,各项改革的推进和平台的建设,精准解决了三门峡市在转型创新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