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政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系列报道·创新篇】财政之水浇灌创 新之花

08.04.2016  11:07
              在杭州市余杭区,庞大的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建筑群容纳着上万名员工。它所在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体制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在这里创业创新。用一位投资人的话说,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创业创新的味道。

  创新,一直是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经济发展原动力。第一个个体户、第一个小商品市场、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创下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演绎了无数创业创新故事,书写着一部生动的创新史。

  创新发展离不开财政杠杆的引导和撬动。“浙江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关键是创新驱动。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对于加快创新驱动至关重要。”在今年全省财政地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浙江省省长李强特别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发挥财税对创新驱动的撬动力。

  对此,浙江财政一直在努力、始终在路上。“我们设立了200亿元的政府产业基金,安排了100亿元的创新强省资金,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推动建设科创大平台,使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浙江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说。

  近年来,浙江财政部门紧贴创业创新的特点,积极探索政府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贷款风险池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财政资金“直接变间接、低效变高效、分配变竞争、无偿变有偿、事后变事先”的转型,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把创新创业的资金链理得更顺、拉得更长。

  政府引导激发创新活力

  杭州励贝电液科技有限公司是未来科技城(海创园)里的一家技术型小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然而苦于没有厂房、土地,属于轻资产,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建立的金融风险池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先后发放两笔共700万元银行贷款,支持企业研发和小批量生产。公司董事长杨帆说,贷款利率执行的是基准利率,加上1%的担保费,总共五六个百分点,贷款成本非常低。

  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小企业通常很难贷到款,有的贷款成本高达20%左右。管委会与担保公司、银行合作注入资金,建立了风险池基金,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为40多家企业解决贷款1.3亿元,贷款门槛较低,成本也低,深受中小企业欢迎。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为帮助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孵化期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浙江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对象为市县政府投资的种子基金、种子资金、建成使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利权质押融资等其他科技金融资金以及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等。

  2014年以来,全省8个地区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科技担保、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式引导银行为69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21.9亿元。

  近年来,在浙江企业家和创业者微信圈里流传着一个叫做“科技创新券”的“红包”,由浙江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联合推出,每年1亿元,主要用于为企业共享各类科研创新载体的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买单。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发放创新券2.1亿元,受益企业达6399家次,极大地解决了“草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有效盘活了科研资源,提高了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

  特色小镇搭起创新平台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2015年,浙江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位于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梦想小镇,就是其中一颗闪亮明珠,年轻的创客们正为实现创业梦想而努力奋斗。

  黄翎是其中一位。她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梦想是建一个设计师实名兼职平台,做设计界的“优步”。在这里,她不仅享受到免费的办公场所、园区创业生态系统支持,还获得2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

  天使梦想基金由省财政设立,初期规模5000万元,专门用于梦想小镇的初创和“草根”创业项目。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创业初期团队提供支持,对于创业成功的,这些资金将最终转变为股权。而且,财政资金将在创业团队引进新一轮股权融资时退出,如果20万元的股权溢价收益为200万元,那么其中70%会奖励给创业团队,其余30%和20万元股本金则转入天使梦想基金专户循环使用。

  在梦想小镇,创业者们还可以获得及时的财税政策辅导,拥有联合办公空间、共同实验室以及创业者公寓。

  目前,入驻梦想小镇的创业项目达到260多个,各类“草根”创业人才2300多位,各类投资基金120余家,管理资本超过300亿元。

  暾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梦想小镇发起设立了一只100亿元的基金。“梦想小镇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该公司董事长姚勇杰总结了四点:一是浙江既是制造业高地也是互联网高地,两者有很好的匹配;二是人才集聚;三是有完善的投资机构;四是有比创业者更拼的政府团队,既高效,又能设身处地为创业者着想,提供“店小二”式的优质服务。

  梦想小镇是浙江特色小镇的代表。杭州上城区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如今被称为中国的“格林威治”小镇,入驻金融机构300多家,管理资产规模约1800亿元;杭州西湖区的云栖小镇凭借阿里云这个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已成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制高点……

  2015年年初,浙江提出要在3年内投入5000亿元,培育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

  为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省财政再出新招:对特色小镇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

  2015年,浙江省在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设立总规模为200亿元的省级政府产业基金,其中包括150亿元的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和50亿元的农业发展投资基金,通过优化制度供给,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钱巨炎表示,相比于一般的经济活动,创业创新风险较高,创业者缺少资金,但银行不敢贷、社会资本不敢投,因此,政府部门有责任构建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解决创客们的后顾之忧。

  浙江省政府产业基金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产业,主要投向创业创新领域,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可稳定市场预期,平抑创业风险,吸引科技、人才、资本等各种高端要素向浙江集聚,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省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撬动上万亿元的产业投入。

  杭州市余杭区金控公司负责人介绍,省级政府产业基金设立后,余杭区积极响应,主动对接,省、区财政配套共同设立了余杭转型升级区域基金。其中,省产业基金出资8亿元,余杭区出资12亿元,放大倍数达2.5倍。目前,该基金已出资1亿元设立了众晖、绩优、元禾、十维等4只子基金,涵盖企业初创期、早中期等阶段,总规模达4.5亿元,并投资实体项目30多个,市场反响良好。

  基金的杠杆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已设立政府产业基金规模728亿元,并出资200亿元,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近140只,子基金规模达865亿元,一级放大逾4倍。投资实体企业(项目)650多个,二级放大逾8倍。同时,获得银行跟贷及承诺跟贷2708亿元。

  从专项资金到产业基金,不仅仅是资金形态和支持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理财观念和制度供给实现了创新。政府基金相当于“种子”基金,通过母、子基金链式传导放大,成倍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增加投入。而且,产业基金改变了以往专项资金“点对点”的直接无偿补助和行政性分配,实行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规律,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除产业基金外,2016—2020年,浙江省政府还将安排创新强省资金100亿元,并通过增量调存量、省市县共建、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2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借财政体制调整完善之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地方税收增量返还奖励政策,对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增收上交省里的当年增量部分,全额奖励返还给市县,激励各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