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90公里的思念

15.07.2015  09:44
 

  上车出发,杭州我们来啦!记者 陈晨 屈晓妍 摄

  路途上,吃碗泡面也是香的。记者 陈晨 屈晓妍 摄

  百度地图搜索一下,新蔡到杭州,690公里的路程。

  7月14日早6点,即将载着15个留守娃南下杭州探亲的大巴准时停在新蔡县凯旋学校门口。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老相识”——李娜和李晓晓姐弟。

  看见俩小孩儿鬼头鬼脑的样子,记者欺身上前,“我知道你俩想干啥”,记者一边悄声“威胁”,一边朝他们行李中两个灌得满满的水壶努努嘴。

  李娜立刻紧张起来,不由自主地攥紧了行李包。“你别告诉别人中不中?”李晓晓双手合十。

  水壶里是老家的井水。满满两大壶,姐弟俩要一路背到杭州,给妈妈捎去家乡的味道。这是一个只属于自家人的惊喜,他们不想让旁人知道。

  欲寄彩笺兼尺素,其实此行每个留守娃都给远方的爸妈精心准备了礼物。否则那山长水阔的思念,孩子们该往何处安放?

  王奇很“霸气

  9岁的王奇胖乎乎的,总是未语先笑,但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她的“霸气”。年纪尚小,她就颇具“大姐大”风范。

  陈思娴比王奇大一岁。刚开始,陈思娴在向记者介绍照顾弟弟的经验,然而很快就被王奇不客气地打断了。

  “陈思娴你啥都不懂!”她说。“那你咋懂恁多?”记者问。

  “我在家带小孩儿呀。”带着点儿骄傲,王奇把脸撇向车窗外。

  虽有故作老成之嫌,但王奇的话确有其事。家里4岁的弟弟,是她手把手带的。就连这次去杭州送给爸妈的纸折玫瑰,都是她忙里偷闲完成的。

  “见了爸妈我会跟他们说,弟弟在家很好,很乖。”王奇说。车里的空调有点凉,她拢拢老师给自己盖腿上的小棉被,又顺手帮陈思娴把滑落的被角给掖好了。

  管团结很“不服

  无论是对王奇带小孩的本事,还是她的纸折玫瑰,管团结都表示很“不服”。

  事实上,自尊心极强的他很少“服气”。14岁了,仍然徘徊在小学五年级。在很多老师眼里,他本性善良,却偏执叛逆。

  “我教孩子们背《论语》,有几句他怎么都记不住,但是不敢说他,一说他就恼了。”随行的马老师告诉记者。

  然而一问到给爸妈的礼物,这个大男孩的动作立刻显得轻巧而温柔。他小心翼翼地将礼物拿出、展开——原来是一幅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反复琢磨、几易其稿,画作带着少年式的大胆思考,还有孩子气的五彩斑斓。

  “画这么认真,是因为很想爸妈吧?”记者问。

  “郑果果最有福气了。”他小声咕哝,顾左右而言他。

  看记者没有听懂,他又补充道:“她都能和她爸在一起。”看表情,是彻底对无奈的现实服气了。

  谁知恰在此时班长任涛来了一句:“我连着两年暑假都在杭州过呢!

  “那算啥,我都去过几百次了!”管团结立刻接口。

  又不服了。

  郑果果是“巧手

  让管团结艳羡的郑果果其实才8岁,妈妈在杭州打工,爸爸是凯旋学校的老师。所以,果果能和爸爸相伴,这样的境遇在这些孩子中,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了。

  坐拥这样的幸福,郑果果却显得很低调。她仿佛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而她就是那花园里的仙子。“其他孩子课间打闹,她就爱坐在角落里一个人看书。”马老师说。

  即使在此刻,孩子们都在叽叽喳喳地笑闹着,沉浸在出游的新鲜和兴奋中,郑果果也不为所动。她低着头,拿着一张彩纸,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只千纸鹤就折好了,拉拉尾巴,翅膀还会扇动。折完后,这只千纸鹤就被果果放进手边一个粉色的小盒子里,盒盖上点缀着手折的小星星和拉花。这是她送给妈妈的礼物——满满一盒千纸鹤、小星星,还有带翅膀的小红心。

  孩子们笑累了,闹够了,周遭安静下来。郑果果却忽然“扑哧”一声笑了。在大家惊异的目光中,她依然娴静如常,安之若素,仿佛刚才莫名的一笑根本没有发生。

  “想妈妈的时候,我就折一只纸鹤。高兴的时候,我就折一颗星星。”她说。

  “那小红心呢?还带着翅膀。”记者问。

  “我想飞到妈妈身边呀!”郑果果又笑了。(记者  李英华 屈晓妍 陈晨)

  编后

  经过690多公里的奔波,孩子们终于来到西子湖畔,这里有他们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今天,孩子们将和父母在杭州相聚,一起游西湖,逛浙大。本报将持续关注,见证团圆时刻的欢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