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电影《圣哲老子》12月5日首映

01.12.2014  23:38
圣哲老子》剧照

2008年,由申小梅主演、河南省越调剧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老子》把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第一次搬上了戏曲舞台。此后,该剧不仅获得过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还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12月5日下午3点,根据越调舞台剧《老子》拍摄的越调电影《圣哲老子》将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首映。昨天,申小梅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专访,介绍了越调电影《圣哲老子》的精彩看点。

看点一:全新的戏曲人物形象

据申小梅介绍,《老子》一剧由剧作家孟华担任编剧,王炳灿担任唱腔设计,黄政领担任音乐设计,李利宏担任导演,电影《圣哲老子》由朱赵伟执导,其他主创基本还是原班人马。这个戏最大的看点首先是老子这个全新的戏曲艺术形象。

老子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名人。对于这个人物,别说是越调,就是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都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剧本创作和排练阶段,编剧孟华和主演申小梅都没少作难。特别是申小梅,虽然师从越调大师申凤梅并颇得真传,但面对老子这个人物形象时一开始也感觉束手无策。因为众多周知,申派的拿手好戏是演诸葛亮,而老子这个人物形象,从身份到性格都与诸葛亮有巨大差异。怎么化装?穿什么服装?怎么念?怎么唱?台步怎么走?都需要认真揣摩。在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越调《老子》终于在2008年和观众见面了。申小梅说:“在我们演出时,很多次都是老子骑着青牛上台,一亮相就是碰头彩,观众对我们这个儒雅、清秀、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子形象给予了认可。

看点二:耐听又好听的唱词和唱腔

圣哲老子》的第二个看点就是充满着哲学思想的唱词和申派唱腔。申小梅说:“孟华老师写的唱词,包括‘上善若水’、‘治大国如烹小鲜’、‘民是天、民是地、民是江山’等几个核心唱段在内,涵盖了很多老子的哲学思想。唱腔也基本上是在申派唱腔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在一些细小的地方借鉴了豫剧、黄梅戏、越剧等其他剧种的唱腔,进行恰到好处的点缀,既能让人耳目一新,又不露痕迹,观众听到的还是申派越调的唱腔味道,耐听又好听。

要满足观众需要就要排演高质量的新戏

近年来,新剧目的缺乏一直是整个戏曲界的一个大问题,河南越调也不例外,省内仅存的几个越调剧团基本上都是以演出传统老戏为主。在缺乏资金和演员的双重困境下,河南省越调剧团为创排新剧目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排演了《尽瘁祁山》、《申凤梅》、《老子》、《大明朱元璋》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

说到创排新剧目,申小梅感受很深:“越调的传统戏有很多,也很受观众欢迎,但是时代是在发展的,观众的观赏内容和欣赏水平也是在不断扩大和提高的。要满足观众的需要,就要不断地排演高质量的新戏,有创新越调才有希望。越调《老子》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演出过,特别是像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都很受观众欢迎,甚至还吸引住了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