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曾拥有五把名剑 皆削铁如泥,锋利无比

09.06.2016  00:00

   越女讲解剑术心诀

  在春秋时期上百个诸侯国之中,自夏朝始建,地处东南的越国逐渐强大,在39代越王勾践的带领下,一度号令中原,不可阻挡。然而,在此之前,越王勾践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公元前496年,勾践刚刚继承王位,吴越两国多年的积怨促使吴王阖闾乘机兴师伐越,此次出击,吴王受重伤身亡。两年后,他的儿子夫差出兵,替父报仇。这一次越国战败,勾践被夫差抓获,开始了在吴国为奴三年的生活。三年中,越王勾践饱受凌辱但他却一直忍气吞声,最终,放松警惕的吴王夫差将勾践释放回国。

  当相国范蠡将一名民间女子带到大殿之上时,在吴国为奴三年的屈辱岁月已成往事,但他心中的复仇之火却从未泯灭。此时的他已经无路可退,要想赢回尊严,唯一的方法就是“富国强兵”。

  当时这名女子讲解的是剑术心诀 ,大意为“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反应迅捷;变化多端,出敌不意。”即便是今天,这些原则也是上乘的剑术原理,这或许正是勾践加封她“越女”名号,让她教习军士剑戟之术的原因所在。

   望山一号墓

   出土青铜宝剑

  历史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惊喜。两千多年后的一次意外发现,又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1965年冬,位于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西北的一处挖掘现场,一座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古墓的挖掘工作正在进行。刚刚从考古专业毕业不久的陈振裕参与了此次发掘工作。令陈振裕惊喜的是大墓不仅完好无缺,而且墓中陪葬品非常丰富。

  棺室清完以后,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黑漆盒子,盒子中放着一把宝剑。近三千年过去了,墓中宝剑依然精美。

  考古人员将那座墓葬命名为“望山一号墓”,“望山一号墓”从未被盗掘,墓中所有器物保存完好,而这把青铜宝剑,则是该墓葬66件兵器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这把春秋时期的青铜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面刻有八个字,陈振裕和同事们只辨认出了其中六个字,“越王……自作用剑”。

  这把剑黑色菱形花纹布满剑身,剑刃双开,边缘薄如纸,目测不到一毫米。

  春秋时期,剑的主要功能就是刺。江陵县“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这把青铜剑的造型就突出了刺的功能,与我们今天的剑不同,它刃部略凸,两侧剑锋有弧曲,然后呈弧形向内收,到剑锋处再次外凸,内收成尖峰,两次弧形弯曲,巧妙地将力度全部集中在剑锋,使刺的效果达到极致。

   五把名剑曾为勾践所有

  历史上记载的名剑,在春秋时期辈出,著名的神剑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传说它们削铁如泥,锋利无比。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举世闻名的五把名剑最初都是一人拥有,他就是越王勾践。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大军进攻越国,一路披荆斩棘直入越国都城,此时越王勾践眼看只剩下5000名越甲守候在都城会稽,为免于亡国,勾践接受大臣建议卑辞下气,向吴王夫差请罪,做起了吴国的奴隶,并且将珍爱的湛卢、胜邪、鱼肠三把剑献给吴王。

  结果是勾践即便献出宝剑,也无法改变受尽凌辱的命运。三年之后,当自由重回身边,作为一国之君,勾践对自己又用近乎“残忍”的方式,为他的复国大业做着准备。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就是被后人传颂千年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然而任何一场胜仗都不是偶然,既要有理论指导,也要有实战做支撑。要想胜战,武器装备精良也是不可或缺的。

  或许越人有着与生俱来的铸剑智慧,越剑不仅在当时冠绝天下,在之后的几百年也被后世称赞。然而,曾经鼎盛的越国铸剑业并没有为后世留下太多可见的文物,不过越人善于铸剑的传统却在浙江龙泉留传了下来。

  时代的步伐总是沿着既有的路线前行,旧时代的产物总会随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而被取代或升华。当青铜时代成为往事,铁剑代替了青铜剑,火器代替了冷兵器,和平代替了短兵相接。但是那个时代高超的铸剑技艺,却永远会作为那个时代的文明得以延续。

  越王勾践剑出鞘的那一刻,为我们打开了“以剑定天下”的越国大门。精湛的铸剑技艺、在时代的变革中,散发出越国独有的芳香。为后人留下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