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下月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

11.05.2015  12:02

  担心药价松绑导致“看病贵”?看看国外怎么做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本月初宣布,我国将于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药价事关民生,也是“看病贵”这一“老问题”的成因之一。药价“松绑”后,关于药价会不会大涨、政府怎么监管、“以药养医”顽疾能否破除等问题,疑虑难免。

  其他国家的药价怎么管?有没有可借鉴之处?

  日本:医保覆盖高,医药两分离

  先来看看邻国日本。据驻东京记者了解,日本值得借鉴的做法包括医疗保险覆盖率高、医药分离等。

  据悉,日本也曾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药养医”。为此,日本政府1957年建立了强制全部国民加入的“国民健康保险”。记者了解到,目前日本超过99%的人口已经纳入国民健康保险的管理中,号称“覆盖率世界第一”。

  过去几十年来,日本持续大幅提高医生的诊疗报酬,使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从药品变成了医术。在日本“看普通小病诊疗费非常贵,开药却很便宜”。不过,如果参加医保,个人只需承担30%的费用,“诊疗费就相当便宜了,药费更是便宜很多”。

  日本实现医药分离的一大措施是将药店从医院剥离,作为独立行业发展。

  据统计,日本药店的数量2011年达到54780家,比20年前增加一半。在政府协调下,大部分药局已经从出售非处方药的小店,进化到具备针对各种处方出售药品的能力。有了这些高度专业的药房,患者对医院的依赖程度相对降低,有助政府管控药价。

  德国:全国统一价,严防乱开药

  与日本等不少国家一样,德国实行医药分离制度,无论是医院还是诊所,都不设药房。看病后,患者可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到任何一家药店买药。

  特别之处在于,德国法律规定,药店不得连锁经营,所有处方药的价格全国统一。

  驻柏林记者介绍,就处方药而言,“同一种药品,无论在哪家药店购买,价格都一样”。对非处方药,药店可自行定价,但医疗保险基金一般不支付非处方药品费用。

  德国市场上的药品可分为专利药和仿制药两种。新药受到专利保护,允许自由定价。专利保护到期后,生产仿制药的企业不断出现,药品价格也就随之下降。

  德国法律规定,无论专利药还是仿制药,制药公司均须给保险基金一定比例的折扣,但如果仿制药市场价已低至一定水平,制药公司可不给医疗保险机构折扣。这一规定有助降低药品进入市场的价格。

  俄罗斯:洋药土药两重天

  领略过德国的严谨作风,最后来听听“战斗民族”的求医故事。

  尽管俄罗斯政府对基础药品实施价格调控,以确保民众能够承受,但“去一次药店就会明白,俄罗斯本国制药业不发达,药品市场充斥大量进口药。这些药品疗效好,价格贵,没补贴,要患者自己掏钱。”

  记者在药店看到,一种治疗眼睛过敏的进口眼药水价格是350卢布,相当于70元人民币。一种进口高档止痛药2500卢布,相当于500元人民币。进口药价高主要缘于民众追捧,据统计,2014年俄罗斯70%的医药市场被外国产品占据,民众更信任进口药,宁肯出高价,医生也通常推荐进口药。

  另外,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医生收入不高,拿灰色收入成为“公开的秘密”。尽管药店独立于医院系统,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以药养医的可能性,但医生推销医疗器械等行为仍然存在。新华社

  (原标题:我国下月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