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走程序”异化成为官不为的新借口

03.06.2016  12:50

“还需要走程序。”去有关部门办事,这样的回答屡见不鲜。当然,必要的走程序是为了规范办事流程、明确权责关系。然而,不少情况下走程序却成了借口,或拖延推诿,或不了了之,让群众增添不少烦恼。(《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所批驳的“万金油”回答——“还需要走程序”,实质上就是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官不为。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去有关部门办事“还需要走程序”的庸政、懒政、怠政就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这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力,更严重损害了党的先进性。

以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如今是“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主要因为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把群众利益抛在脑后。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把走程序当借口,遇事不办“等等再看”,来回踢皮球“研究研究”。“程序”究竟走到哪一步了,问题究竟何时能解决,要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趁机吃拿卡要。

李克强总理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为此,需要下三剂“猛药”,拔掉去有关部门办事“还需要走程序”的“病根”。药方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工作人员的理论功底,从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名合格党员。药方二,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并发扬雷利风行和“准、快、细、严”的工作作风,及时负责地解答群众的问题,优质高效地做好工作。药方三,要加强监督,增强纪律意识。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切不可“挠痒痒”,必须要动真格、求实效,对违纪人员绝不姑息,一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部门工作人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是党和政府面向群众的一扇“窗”,老百姓透过这扇“窗”来观察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优劣水平。为此,部门工作人员要履职尽责、为民解忧,别让“走程序”异化成为官不为的新借口,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