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物,说董永
汉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种地为生。董永对父亲很孝顺,经常用小车载着父亲。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得钱来办丧事。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当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劳役报恩。主人说:“一定要报恩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100匹细绢就行。”于是织女给主人家织绢,10天就织完了。主人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回家。他们来到当初碰见的路口,织女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现在任务完成,就此告别了。”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留下董永恋恋不舍。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毅和洞庭龙女”),而董永也许是四大传说里唯一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与我们焦作有很深的渊源。首先,董永的老家是焦作的,在武陟县小董村,目前村里尚有董永庙,孝子董永之墓,当地流传着很多董永的传说故事,2006年,董永传说故事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董永的孝子美名,也是从焦作发轫远播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提倡以孝治国,当时的怀县县令举荐卖身葬父的董永为孝廉,司徒蔡茂(今武陟县人)复议后禀报光武帝,皇帝命予以表彰,董永遂声名远播,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正由此延伸开来,后世加以演绎成不同版本,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4孝传说在东汉魏晋时期逐渐形成,宋金元明时期广为流传,历史上各种24孝题材的文物十分丰富,通常以壁画、雕砖、石刻等形式随葬于古墓。焦作市博物馆收藏有3套24孝文物,分别是宋代24孝石刻图,宋代24孝雕砖和明代24孝雕砖,还有一套金代邹复墓出土的行孝人物故事画像石。这4套24孝文物的具体人物故事虽有所差异,但都有董永行孝,而且画面表现的场景大都一致,刻画的是七仙女告别董永的场景。画面上七仙女腾云而上,董永抬头仰望,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至今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董永的孝行和织女的爱情,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七夕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演化成为中国元素的情人节,加深了它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