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方当前危机源自资本主义体制性缺陷--访法国知名学者于松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0日电 专访:西方当前危机源自资本主义体制性缺陷——访法国知名学者于松
新华社记者潘革平
法国知名学者、《资本主义十讲》一书作者米歇尔·于松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当前西方各国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源自资本主义的体制性缺陷,即劳动生产率无法持续提高成了资本主义的根本制约。
今年年初,比利时社会学家伯努瓦·朔伊尔公布了其负责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这项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政治制度已完全失败,80%的受访者认为“政治领导人已完全被金融力量操控”。
于松认为,西方国家民众对现行制度日益丧失信心,这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无法持续提高,从根本上制约了资本主义发展。
于松指出,衡量资本主义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是资本回报率,而这一指标取决于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工资上涨,利润率较高。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劳动生产率增长开始放缓,一些矛盾开始显现。至80年代,新自由资本主义出现,利用大幅压低工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等方法一度令利润率得以暂时恢复。
于松认为,新金融工具的出现,掩盖了工资和消费之间的剪刀差,工资下降初期,西方人生活水平表面上没有下降。不过,金融工具的泛滥导致西方国家出现负债式增长,并引发不平等日益严重、债务负担加重、过度金融化以及全球化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按照朔伊尔的分析,对现行政策的不满、对民主的否定以及回归保守的情形,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欧洲的情形大同小异。
于松认为,纵观历史,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主要是在几乎免费使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但是如今这个条件受到环境保护约束。“出于生态保护和能源转型的需要,各国将不得不降低回报率,并加大政府干预力度,而这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本质是难以调和的。”
如今,资本主义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回报率而不断要求社会作出更大牺牲,致使其在社会领域的合法性日益丧失。因此,于松认为,资本主义能否继续存在,主要取决于它在社会领域是否还有足够控制力。
他说,2008年那次金融危机原本可以使资本主义调节到一种更好状态,然而实际结果表明这一情形未能实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新自由主义的受益者仍掌握控制权,而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其次,资本主义发生重大转折所需的社会和政治力量远未形成。”
于松说,尽管资本主义已经失去效率,但是它并不是一个会自己掉下来的“成熟果实”,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更是一整套社会关系。因此,只有当社会力量采取行动将其克服的时候,问题的解决才会迎来转机。
朔伊尔也认为,最终的解决方法很可能是一场规模浩大的社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