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起贾玲保卫战 贾玲就恶搞花木兰道歉:我无知

20.07.2015  11:05

  贾玲微博截图

    贾玲在喜剧舞台上恶搞花木兰,觉得自己受到冒犯的人,可以举起遥控器,换频道或关电视,用自由选择来保护个人情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花木兰,个人或协会,都不能仅把自己当成正统,用对付异端学说的办法去对付他人。

  无论是舆论压力,亦或是职业考虑,贾玲最终选择道歉,“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并归因于“我的无知和疏于学习”。《欢乐喜剧人》为改进节目质量,停播一期。以饰演孙悟空知名的六小龄童在微博说,“好开头!那恶搞玄奘大师及世界名著《西游记》的影、视、剧、网络小说的诸位怎么办?”,俨然成功取经的“斗战胜佛”,却忘了《西游记》就是恶搞玄奘的集大成者。

  若说,《木兰从军》只是电视上的喜剧,那么,围绕贾玲道歉的多方反应,促成了“今夜我们都是喜剧人”的高潮。按这个标准推论,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后妃,以及传奇话本小说戏剧中的西门庆、潘金莲、武大郎、陈圆圆,携手佛教济公道教三清,都会男默女泪,然后高喊“向我道歉”。美国总统更会无语凝噎,让好莱坞那帮人“谢罪”也难解心头恨。部分民众对喜剧的容忍尺度,竟然比饱受诟病的审查机构还促狭、敏感,简直是“文化碰瓷”。如此一来,戏剧等文化艺术只能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地程式化演出,成为新时代的样板戏。

  抛开虚构与否、民族性别等问题,喜剧等文化艺术之所以被当成情感的重要载体,就在于它们将现实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让民众感受“艺术的真实”。花木兰在文字里“将军百战死”,和在舞台上“花痴嘴馋”,前者抽象后者解构,区别只是夸张和变形的程度不同。这个协会那个代表声讨或绥靖贾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借机营销,扩大名声,抢夺故里,无论用什么搭台,都是为了经济唱戏。成为社会事件的喜剧,沾染了闹剧的色彩。

  不少网友发起“贾玲保卫战”,反对道歉,因为文化艺术不能只发出一个声音,百花齐放就得“不合时宜”,就要“有违公众审美习惯”。大胆地挑衅主流审美的作品未必都是好的,但好作品必然不会媚俗,不会刻奇,你好我好只会结出先天愚型不喜不悲不怒不惊的丑陋果实。显然,贾玲创作喜剧的禁区,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但肯定不能是民众喜怒无常的脸色,否则舞台上只有悲剧可演了。

  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中记载了独幕话剧《子见南子》在1929年的遭遇:曲阜一所师范学校排练了林语堂的话剧《子见南子》,衍圣公后人控告他们侮辱孔子,令族人难堪。几番调查和文字攻讦后,校长宋还吾调走另任,被砸了锅。眼下,花木兰还没消停,陈凯歌因《道士下山》又遭遇道教界讨伐,称其丑化道教,竟让道士有淫欲,还向和尚求忏悔。如不出意外,还会有人继续上蹿下跳,要这个道歉,那个忏悔,其余谢罪,用受害者心理从人性的门缝里,将所有正常的事物都看扁了。

  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奥威尔悲观地描述出人们恐惧后的顺从。在这个复古的时代,有些人要掌握过去,大家打鸡血一样争相搬出腐朽的牌位,迫不及待地磕头,脚后跟踢疼了屁股却不自知。客观说,贾玲版“花木兰”并不信达雅,也容易叫人感觉俗不可耐,但这都是喜剧领域的事情,花木兰有后人都不应干涉。现如今,“道歉界”无知者无畏,用流氓式的粗鄙,挑衅民众的理性,上演出真正的喜剧,时代注脚的样板戏,终于让人笑着哭了。

  文/赵查理

  近日,贾玲因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遭遇网友和观众不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7月18日晚,贾玲发文公开道歉,表示将巾帼英雄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欢乐喜剧人》节目组也发声明表示,原计划今晚播出的大结局将停播,临时重播《妈妈咪呀》。

   贾玲 恶搞 花木兰 遭观众质疑 发文 道歉 :“的确不合时宜

  在《欢乐喜剧人》贾玲恶搞过不少古代女子,近日贾玲在节目《花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

  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成树认为,花木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节目中将她恶搞成贪婪自私等傻大姐形象,严重违背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这部闹剧,提供的全部是负能量,是误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

  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还是显得非常愤怒。他说:“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

  7月18日晚,贾玲在微博发文道歉,她表示:“首先对喜爱我的观众致歉,由于我的无知和疏于学习演绎了花木兰这个作品。经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刻的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感谢对我批评教育的热心观众,接下来我会更好更多的学习演绎更多正能量悦人心的作品。艺术无涯,传统有界!也对东方卫视,对同仁们说声对不起。再次真心的说声抱歉。

编辑:刘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