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外卖被动过?贴上“封条”更安心,推广半年你的外卖上“锁”了吗

04.12.2019  07:11

阿利茄汁面目前使用的特制的餐盒,能起到和“食安封签”一样的效果河南商报记者左冬辰/摄

河南商报记者张逸菲

中国网民8亿多,4亿网上点过外卖,数据说明外卖市场庞大。但庞大的外卖市场,怎么保障食品安全,是正在被思考的问题。给你的外卖贴上“封条”,能保证餐品“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2018年2月,“食安封签”的概念在北京落地。2019年3月,郑州也有外卖平台正式启动了“食安封签”,随后“食安封签”扩散到河南多地。如今,时间过去大半年,“食安封签”在郑州等地“过得”怎样?

谁动了我的外卖?

“我的外卖好像被动过……”外卖送达时的状态,引发不少人的忧虑。

河南商报记者针对“食安封签”问题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79%的消费者,怀疑自己的餐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打开过。

“我是在第二次点餐时,才知道第一次点的餐在配送过程中可能被打开过。”郑州市民郭先生说,“因为两次点的同一家餐厅的外卖,点的东西也一样,都是买了一整只炸鸡。第二次东西送到后,我发现盒子密封得很严实,边缘还用订书机钉了起来,里面有两只鸡腿。我才突然想起来,第一次时,包装盒没有封好,并且里面只有一只鸡腿。”

因为是“后知后觉”,他也不好对第一次的点餐情况进行申诉和维权,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拥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孙女士。“有一次我点了咖啡,结果送来喝着和水差不多。我估计是半路洒了,又加了点水,要不就是被喝了又加了点水?不敢想!”孙女士说。

除此之外,不少消费者曾表示,自己的外卖在送达之后,总疑神疑鬼觉得不对劲,怀疑配送过程中被打开过。

“比如觉得外卖盒盖得不太严实、餐品摆放得不齐整、有的地方像少了一块……不过因为没有证据,就没过多计较。”经常点外卖的王女士说:“可能是多心,但心里会因此不舒服,下次点餐就不太想点这家店的了。”

外卖盒上的“封条”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19年底,我国外卖行业交易金额将突破6000亿元,达到6035亿元。而在2015年,外卖行业的交易金额为1348亿元,短短4年间,就增长了3.47倍。

随着外卖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线上食品安全越来越多被提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发声,称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应被提上议程。于是,“食安封签”应运而生,成为保护餐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安全封条”。

“‘食安封签’今年3月份开始由饿了么外卖平台在郑州市进行推行。”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科员张伟对河南商报记者说,“启动仪式上,平台向一些优质商户发放了100万个‘食安封签’,目的是给餐盒‘上保险’,杜绝配送过程食品被污染。”

据了解,“食安封签”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如遇到外力撕毁,将留下永久性痕迹,消费者可凭此确认自己的餐品在配送过程中是否原封不动。

饿了么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河南商报记者说,“3月份我们是向平台优质客户免费提供封签,如果其他商户有需要,可以向饿了么公司申请。目前,我们在郑州针对订单量较大的大中型餐厅已经投放200万张封签。”

不仅如此,美团也加入了对“食安封签”的推广工作。“美团外卖已在平顶山、洛阳、焦作、商丘等城市进行了‘食安封签’投放试点,累计投放‘食安封签’超100万份。2018年美团外卖曾在郑州投放过两批封签,接下来我们也将和监管部门进一步沟通,制定有效的封签推广策略。”美团一工作人员表示。

那么,这么好的一个举动,推广效果如何呢?

是统一发放还是自制

饿了么平台发放的“食安封签”,样式是统一的。不过,目前申请使用饿了么“食安封签”的商家比例有多少,饿了么对此没有作出回应。

“目前,美团外卖先期投放的‘食安封签’由美团外卖统一印制、发放给商户用于餐品打包,不会增加商户和消费者的负担。”美团外卖回应,“考虑到封签数量有限,‘食安封签’将优先发放给订单量较大的活跃商户。后期,我们也鼓励商户自主印制一些‘食安封签’,使封签的使用长期化。”

张伟表示:“如果封签由各平台进行统一的制作和发放,牵扯到一个实际投放问题:商家怎么领,平台如何送?”

他向河南商报记者解释,因为加入各平台的商户太多,并不好进行封签的统一发放和领取,这其中会牵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是平台方应该考虑到的具体问题。

而一旦有商家愿意主动去做,对商家品牌也是一种维护和宣传。“如果消费者在选购餐品时看到商家有明厨亮灶、或者‘食安封签’的措施,那么信赖度多少会提升,也可能促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伟说。

“如果由商户自己去做封签,对于一些中小型商户来讲,他们可能会认为,加不加这个封签不会太影响店铺销量,再算一算制作封签的成本,最后或许会选择不做。”张伟补充道。

安全成商家的竞争点

麦禾轻食,算是较早自行推广“食安封签”的商家,早在2017年他们进驻外卖平台的时候,就开始使用自制的封签。

麦禾轻食的负责人郭先生对河南商报记者说:“我们贴封签的目的,除了防止餐品在送餐环节出现洒漏、拆开的问题,还希望通过在封签上印制店面二维码,起到一个广告效应。”

河南商报记者看到,麦禾轻食的封签算是腰封的一种,即在外卖盒中间,将一个胶纸三百六十度缠上一圈,既美观,也能起到防洒漏、中途被打开的特殊情况。

“有了封签,的确可以帮助商家、骑手去界定责任。”郭先生说。据了解,因为从一开始就贴上了封签,除了出现正常损耗范围内的洒餐(餐品在配送过程中因路程颠簸等原因外洒),麦禾轻食极少会出现消费者投诉餐品疑似被打开的现象。

“如今外卖平台商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食品安全也是可以去竞争的点。”在郑州经营外卖餐饮的商户朱先生对河南商报记者说。

不过,朱先生认为使用平台统一的封签,甚至通过对包装盒的发放来统一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很难做到。

12月3日,河南商报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餐饮店,正值午餐高峰,外卖骑手们基本小跑着进店,对照取餐号取餐。

一外卖平台的骑手小刘说,“骑手基本不可能拆开客户餐品,暂时还没听说过‘食安封签’,但如果有,对我们骑手肯定也是个保护。” 针对“食安封签”的调查问卷中,有96.72%的消费者对“您是否支持‘食安封签’这项措施”表示了支持。

然而,消费者支持、骑手赞成、平台大力宣传、一些商家也早就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为什么这么久了依然有不少商家不愿意“多走一步”——给外卖贴上“食安封签”?

小型商户会考虑成本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处处长杨鑫说,“食安封签”其实是外卖平台发起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非常鼓励这种行为的,“但它毕竟是由各外卖平台发起的,是一种非法定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如果商家不去这样做,也没有什么惩罚措施。”

“现在很多大中型商户都有对餐品封口的意识,但部分小型商户这方面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一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对河南商报记者说。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小型商户普遍反映,送餐利润低,也没有专门在餐品的包装上多下功夫。“我们小本生意,哪有那么多钱投在什么封签包装上。”一名经营早餐的外卖商家说。

而对于像麦当劳、德克士这类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其早已具备封签意识,但“封”的效果有不小的差别。

以麦当劳为例,河南商报记者点了一份麦当劳外卖,发现盛放餐品的是一个敞口纸袋,商家用一个印有其LOGO的贴签将纸袋前后贴了起来,但是敞口处还是能将手伸进去,并没有达到“食安封签”的目的。

阿利茄汁面的一名店长向河南商报记者表示,因为其主要经营带汤的面食,所以对包装盒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用的这种盒子,盖子比较紧,如果中途被打开,一定会有痕迹。”他提到,公司已经有专人负责研发更密封、更先进的包装,来保障送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封签会降低出单速度

外卖商户朱先生认为,他心目中最好的“食安封签”,一定要具备“操作简单、节约时间成本”的特点,如果平台愿意免费提供封签也是好事,但是再简单的封签,当你的订单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每增加一个步骤,哪怕只需要一秒,都会直接影响一天的出单量。

他给河南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天的高峰期一共就一两个小时,哪怕只有300单,我得多花这么多时间去贴封签,肯定会降低出单速度,你能想象得到门口站着几十个骑手等餐的情景吗?我们都经历过。”

麦禾轻食的郭先生认为,封签可以作为一个“安全概念”,商家应该从形式上进行改良和突破:“目前大多数封签还是胶纸,还是不够环保。最根本的还是包装盒,最好能有个类似安全锁的设计。”

他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据他了解,郑州市一家粥店在进行外卖配送时,汤碗的盖子上有一个“安全扣”,如果餐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打开,消费者一看便知。

河南商报记者找到了这家粥店。该粥店的经理对记者说:“我们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使用新的包装盒了。有点类似矿泉水瓶,这个盖子非常紧,基本不会漏,如果中途被打开,能很明显地看出来。”

增加的成本或转嫁给消费者

“据我所知,外卖平台现在都有自己的商城。”商户朱先生说,“现在我们商家最担心的是,前期对这个(‘食安封签’)进行免费发放,后期就开始强制商家必须买,如果这样,那么对商家来讲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食安封签’的事件本身就增加了许多功利性。”朱先生进一步补充。

但天下不可能有白吃的午餐。朱先生认为,如果以后封签要进行收费,最公正的方法,就是封签费用由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如果平台不愿意承担,那也应该是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毕竟最终保护的是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也能让三方都了解到,线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一个封签可能就几分钱,如果这个费用需要商家单独承担,那么商家完全可以自己设计一个符合自身定位的、更实用一点的封签,干吗一定要用平台的呢?”朱先生说。

朱先生也提到:“平台如果想认真推广‘食安封签’,那就应该联合商家,更大力度地宣传‘食安封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毕竟,商户和消费者都希望“食安封签”成为真正的好事。

12月2日,临近采访结束,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委托河南商报记者带个话:“‘食安封签’是好事,希望各外卖平台和商户都好好做。”

给“食安封签”立法可行吗

不少消费者会有疑问:如果“食安封签”是个好办法,为何不要求所有外卖强制执行?

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着手起草外卖行业自律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该指导文件中就有相当部分的条款涉及“食安封签”,比如明确消费者因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配送人员不规范使用“食安封签”受到损害的,可向相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损失;又比如,“食安封签”在消费者签收前已经被破坏的,消费者可选择无条件退货等。

“最好是立法明确,但现阶段没有立法,不能代表这件事情就没有做的必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弟认为,“食安封签”的确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平台和商户应当从全局考虑好好算这笔账。是省这些钱,等到发生问题无法明确责任,导致消费纠纷迟迟无法解决,进而影响商誉划算,还是花这笔钱,让消费者放心地享用外卖,进而增进品牌形象划算?答案不言而喻。

但对此也有不同声音。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食安封签”本身是件利于促进社会食品安全信心的好事,但现阶段并不是急着立法的好时候。

唐健盛表示,“食安封签”从诞生至今只有很短时间,许多问题需要通过不断试错才能有逐渐清晰的答案。

比如,目前什么是“食安封签”都没有明确界定,有些商户使用的订书钉、透明胶等算不算简易版“食安封签”?又比如通过“食安封签”是否完好,就真的能清晰界定外卖中异物的责任归属?假如“食安封签”被破坏过,但又有人换了个新的呢?或者餐食本身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只是“食安封签”在不可抗力下坏了呢……在动用立法资源之前,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