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曝光上市公司内控审计灰幕
⊙记者 施浩 ○编辑 衡道庆
财政部今日发布《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就上市公司目前在内控责任主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监管建议。其中,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现象尤其引起监管层关注。
该报告系财政部、证监会[微博]联合山东财经大学,跟踪分析了2013年沪深两市所有公开披露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年度报告等公开资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1年、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以及财政部和证监会在推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和日常监管工作中掌握的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2008-2013年,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从1076家增加至2312家,披露比例也从67%增加至93%。从披露质量来看,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更加全面、准确,披露质量逐年提高。同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部分上市公司不仅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类型和内容,还披露缺陷整改的具体措施,以及整改实施情况和进一步的整改计划。
内部控制审计是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同时也改变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结构单一的局面,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勤勉尽责,规范执业,努力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充分关注、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2013年,在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1812家公司中,标准无保留意见为1753家,占比96.74%,非标准意见为59家,其中47家为纳入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
在指出上市公司整体内控质量提升的同时,报告也就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部分实施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缺失,存在内部控制被人为逾越的现象,少数企业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失客观和公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中存在缺陷认定标准不清晰、内容披露不规范、整改情况披露不具体等问题。其中,低价竞争的问题依旧严重,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报告指出,内控审计和咨询行业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部分内控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低价招揽客户,有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仅为几万元,严重影响了内控审计和咨询服务质量。还有些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财务报表审计费用捆绑在一起,不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使得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无法全面监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情况。此外,还存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一家公司提供内控咨询和内控审计的情况,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
对此,报告要求有关中介机构在开展内控审计和咨询业务时,应严格遵守独立性要求,确保“不能同时为一家企业提供内控咨询和审计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各内控审计、咨询机构应当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克服短期行为,公平合理收费,坚决杜绝低价恶性竞争现象。
从政策方向来看,监管层目前正研究探索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以进一步扩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同时将严格规范上市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提高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