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粮仓”地肥粮丰

16.05.2014  11:45

      缓缓流淌的金堤河,像一条纽带把滑县白马坡、卫南坡等地的田地连接起来,组成一块26.5万亩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

      5月14日,记者驱车行走在田间水泥路上,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路边高大的宣传牌上“粮安天下,粮稳中国”几个大字,在绿色麦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昭示着滑县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担当。

      90多万亩高标准粮田,就是这种担当的坚强基石。2013年,滑县粮食总产达28亿斤,连续22年保持全省第一位;其中小麦产量超过18亿斤,也排在中国小麦生产第一县的位置。

      大手笔规划高标准粮田

      在滑县白道口镇的高标准粮田里,道路纵横交错,渠道彼此相通,井房布局合理。

      “现在浇水可方便了,刷一下卡,水就从埋在地头的地下管道喷涌而出。”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植大户黄国兴正在给小麦浇灌浆水。提起从前,他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这一带都是盐碱地,一季一亩地能收三四百斤粮食就算运气好,土地改良后有所改观,但是小田块、小土路还是让浇地、机械化作业都成难题。

      滑县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但受季风、太行山地形影响,多灾害性天气,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豫北粮仓”更加牢固,2012年开始,滑县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集中连片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

      两年来,滑县整合发改、农开、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建成高标准粮田90多万亩。田内旱能浇、涝能排,农业实现“强筋壮骨”。到2015年,滑县将完成规划的155万亩高标准粮田田间建设工程。

      “这里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产能最高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和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带领我们穿行在白马坡、卫南坡和留固的高标准粮田里,滑县农业局纪检书记郝广亮自豪地介绍,以这一带为核心,一个集中连片面积达50万亩的超大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正在建设之中。

      大气魄擎起全国粮食生产大旗

      “今年小麦长势喜人,麦收前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产量肯定会比去年高。”滑县瑞阳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聂保中时常到田间转转,提前感受丰收的喜悦。合作社在白马坡、留固等地高标准粮田里流转土地3万多亩,种植的粮食产量高、品质优良,深受三全、古船等下游加工企业的青睐。

      滑县快速推进的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也辐射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连年稳产增产。滑县被农业部誉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大致说来,全省每生产1000斤粮食,就有近25斤来自滑县。”

      郝广亮介绍,滑县粮食连年高产的一个秘诀是,高标准粮田建设和高产创建相结合,同步推进。

      2013年,滑县建设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30个,通过建良田、普良种、推良法、育良农、抓良策等举措,辐射带动全县275.26万亩粮食生产单产、总产双双再创新高。

      去年,滑县15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现场实打实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629.7公斤。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评价说:“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展示了我省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巨大潜力,也为河南粮食增产指明了方向。”

      大范围密织科技服务网

      黄国兴还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经常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及时把播种、农资、病虫害防治等科技信息告知乡亲们。现在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期,黄国兴每天去地里两三次,查看小麦生长情况,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黄国兴是滑县网格化科技推广模式最末端的典型代表。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滑县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农业展示服务中心、乡级农技推广站、村级农业科技文化大院,巩固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阵地,实行“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模式,把新科技、新方法直送田间地头。

      除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滑县还有一支“大腕云集”的科研团队。该县成立了我省首家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程顺和院士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张世煌研究员任玉米育种领域首席科学家,郭庆法、李潮海、茹振刚等10余名研究员、教授担任专家,在高标准粮田内开展小麦、玉米等新品种选育和种子创新等前沿性研究。

      按照科技服务跟着建设走的思路,白马坡和留固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了2个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18个农情远程监测系统和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全部规划建设在高标准粮田区内。

      “目前全县高标准粮田内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郝广亮说,2017年将完成全县155万亩标准粮田内的科技配套工程,“豫北粮仓”会一天比一天更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