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陈蕃》进京城 反腐题材引共鸣

27.05.2015  11:55

贪官污吏不惩办,平头百姓活命难,不能为民鸣屈冤,我还当的什么官,陈蕃宁舍一身剐,执行国法惩巨贪……”5月15日至17日,应中国剧协之邀,河南省驻马店市演艺中心(原驻马店市豫剧团)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陈蕃》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成功上演。该剧以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呈现深深打动了北京观众,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团方不得不在原定两场的基础上加演一场,以满足观众的强烈要求。

陈蕃》由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陈涌泉领衔创作,国家一级导演、河南豫剧院艺术发展部主任张平领衔导演,与当地编导周明理、吴传林、王晓更合作,国家二级演员张淑慧领衔主演,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剧目。该剧根据驻马店平舆籍东汉廉吏陈蕃生平事迹创作而成,着力表现了陈蕃爱民、亲民、为民的情怀,讴歌了他勇于担当、不畏权贵、冒死进谏、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和忠清直亮的高尚节操,鞭挞了东汉末年宦官乱政、官员贪腐、百姓受难的黑暗现实,深刻地揭示了腐败将导致政息人亡的历史规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陈蕃》生旦净丑形神俱美,唱念做打精彩纷呈,豫剧要素完备,剧种特色鲜明,尽显豫风豫韵。舞台上引人入胜的故事、紧张激烈的冲突、鲜活饱满的人物、激情澎湃的表演、酣畅淋漓的唱段感动了现场观众,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感慨,这不仅是一场廉政大戏和艺术盛宴,还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礼。大家纷纷表示,《陈蕃》这样的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告诉世人,反腐倡廉是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奏响时代强音。

5月17日上午,新编历史豫剧《陈蕃》进京演出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五楼会议室举行。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康式昭,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戏剧评论家王安葵,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剧本》主编黎继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剧本》原主编温大勇,《新剧本》执行主编林蔚然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给《陈蕃》以高度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剧厚重大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结构紧凑、线条清晰,舞台调度准确、演员表演到位、唱腔设计动人、舞美富有创意,已经具备精品力作的基础。同时,与会专家也对该剧进一步修改提高、打造艺术精品提出了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驻马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戚存杰出席研讨会并讲话,驻马店市副市长冯玉梅主持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驻马店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林清、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书杰、驻马店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余新红、驻马店市演艺中心主任时运现和该剧的主创人员。陈涌泉代表主创人员介绍了《陈蕃》一剧的创作过程及创作思路。

据悉,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曾创排过豫剧《忠诚卫士》、《抢来的警官》等许多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好戏。《陈蕃》于2014年9月荣获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2014年10月入选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国65周年河南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月”活动;2015年1月入选河南省纪委、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省直工委、河南省文化厅联合组织开展的“清风中原廉洁双节”廉政巡演活动,应邀到全省各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该剧迄今已演出200多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此次赴京演出,展示了驻马店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文化特色以及艺术创作的整体实力。驻马店市演艺中心主任时运现表示,一定要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将《陈蕃》打造成“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精品,并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正能量。(穆海亮 刘华山 冯 伟)

史识、戏韵与人情的完美交融

——评新编古装豫剧《陈蕃

穆海亮

就历史剧创作而言,对历史精神的把握是否准确深刻、历史与当下的对接是否精当恰切,是决定剧作思想价值及现实意义的基本因素,而如何从“”中出“”“”中出“”则是衡量其艺术水准及普遍价值的重要标准。陈涌泉、张平领衔创作、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推出的大型新编古装豫剧《陈蕃》就在这几个维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以深刻的史识观照当下,以浓郁的戏韵升华人情,该剧实现了历史精神与时代意义的互渗、文学意蕴与美学价值的共生。

郭沫若曾说,历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理应“失事求似”。前者讲究文献与考据,于细节处斤斤计较;后者注重把握历史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具体细节所束缚。戏剧创作能否把握历史精神,取决于创作者的史识。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于纷杂的历史形态中抓住主线,二是开掘历史题材的当代价值。历史上的陈蕃,为人处事个性鲜明,屡经升贬沉浮,富有传奇色彩,值得发掘的素材很多。清扫天下的少年奇志,徐孺下榻的礼贤下士,忧国忧民的犯颜直谏,数起数落的起伏荣辱,建立奇功而谢绝封侯,特立独行而不畏强权,乃至以七旬之躯慷慨赴死……将其任意一点搬上舞台,都有可能熠熠生辉。戏剧创作要从中做出取舍,就必须抓住其人格的主导方面,并激活其在当下的意义。终其一生,陈蕃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最重要的行动主线是肃贪反腐,激浊扬清。《陈蕃》的创作者准确地抓到了这一点,凡是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急管繁弦、浓墨重彩地加以表现,反之,与之关系不大甚至与此相悖的,就弱化处理或干脆避而不谈。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全剧凸显了陈蕃与宦官抗争的正义性,而淡化了他卷入宦官与外戚的权臣党争的历史背景。剧尾以陈蕃再次冒死直谏作结,突出了其英勇无畏的崇高形象,而规避了史实中陈蕃最终殒命于党锢之祸的悲惨结局。经过如此把握历史精神而非拘囿于历史细节的艺术处理,陈蕃的形象就具体而深刻地告诉世人,风清气正、以民为本则国家长治久安,腐化堕落、与民为敌则必有覆舟之患。这不仅是历史规律,更是时代强音。因而,剧作紧扣反腐倡廉这根红线,就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最佳契合点,从而打通了古今之道,呼应了舞台上下、剧场内外的情感诉求。“此案定要查到底,还百姓一片朗朗的天!”“不能为民伸屈冤,我还当的什么官?”当陈蕃发出惩贪肃纪、为民伸冤的呐喊时,剧场中掌声雷动,因为这既是陈蕃所想,更是观众所望;既是历史精神的准确呈现,更是现实意义的真切呼唤。舞台上陈蕃的光辉事迹和人格,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历史剧从史出发,终究还是要落足于剧,“”从“”出是其基本的美学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得遵循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行动,并以最富戏剧性魅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就陈蕃的丰富经历来说,即使剧作仅仅围绕他的为官清廉、为民做主来结构剧情,也无法事无巨细地一一展现,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而“”的提炼极为重要。《陈蕃》在这方面的处理是十分成功的。就结构安排看,该剧主线清晰,不枝不蔓,主脑立而头绪减,干净利落。《陈蕃》的“情节核”是陵桂冤案,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始终围绕这点而展开,或由此引发。陈蕃因屡犯龙颜已被革职,再次出山是由于陵桂太守王桀谎报捉拿两千反民,奏请朝廷监斩,此时冤案其实已经发生。陈蕃巡按陵桂,查明王桀草菅人命、民众无辜受难的真相,释放山民、诛杀王桀是为冤案平反,但此举得罪了朝中权贵,也有损于汉桓帝颜面,陈蕃就因平反陵桂冤案而招来杀身之祸。被皇后救下后,陈蕃不顾个人安危,再次犯颜直谏,力请惩治巨贪、解民倒悬,是为了避免冤案再次发生。正由于剧中人物及其主要行动都被网罗其间,故事的重要关节都由此而“”又由此而“”,这就保证了剧作结构的有机和整一。就情节进展看,《陈蕃》冲突剧烈,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又合情合理。东汉王朝内忧外患,汉桓帝愁眉不展,“安得良臣挽狂澜?”陵桂生乱,众大臣生怕惹火烧身,避之唯恐不及,于是自然而然地将陈蕃推上前台。这是戏剧动作的开端,交代清楚,说明自然,渲染出紧张压抑的情绪,营造出山雨欲来的气氛,也从侧面烘托了陈蕃的性格。微服私访一场,剧作通过田水娟一家的不幸遭遇,以点带面地揭示出王桀鱼肉百姓的恶行,从已经得到展现的陈蕃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的性格看,处决王桀已在所难免。但在宦官专权、上下勾结的情境之下,陈蕃的正义之举势必招人嫉恨,于是他就将自己引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这是戏剧动作的明显推进,其艺术构思融《十五贯》与《谢瑶环》之精华,设置巧妙,步步为营,进展迅速,引人入胜。刑场得救之后,陈蕃初衷不改,赤诚依旧,“入罢刑场进金殿,双脚走在生死间。一息尚存还要谏,惜命不是我陈蕃!”正是因为陈蕃一贯具有刚正不阿的性格、忧国忧民的情怀、一往无前的气度,更经历了刑场上母子二人的生离死别,灵魂得到进一步升华,因而结尾处陈蕃的再次冒死直谏并无矫揉造作之嫌,却有水到渠成之感,这是全剧情节推进的自然逻辑,也是陈蕃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有的戏剧都是表现人的,其精神价值和美学意义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人情表现的深度和性格塑造的高度。以古喻今的戏剧创作,往往会由于急切地服务现实的客观需要,而让剧中人物变成创作者自己的传声筒,并因此而流于概念化或口号化。《陈蕃》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塑造出了形象饱满、可敬可亲、体现着人情之真的“”。一方面,陈蕃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大写之人,他的伟大形象源于其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他的人格力量源于其为国为民的崇高境界;另一方面,陈蕃也是亲切自然的凡人,剧作并没有对他进行人为的拔高,他仍然双脚站立于大地,两眼直视着人间,跟我们一样有着血肉之躯,他的精神痛苦乃至灵魂挣扎都让我们感同身受。在人物的塑造上,除了通过人物行动展示自身性格这一通用手法之外,该剧采取的主要策略还有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剧中有大量辩论和说理的场面,客观地说,这种方法在戏剧舞台上并不讨巧,但《陈蕃》的说理大体是令人信服的,基本避免了“席勒化”的口号式传达,而以“莎士比亚化”的方式得到形象而生动的呈现。尤其是关于“奸臣庸臣忠良臣”“洁人先要洁自身”的唱段令人印象深刻,在剧场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日后也很有可能广为传唱。至于以情动人,剧中有两个场面堪称经典。一是陈蕃刚刚下令将王桀打入死牢,圣旨突然降临,要陈蕃“只管监斩反叛,余者不问”,这令陈蕃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剧作准确地描摹了陈蕃此时的心理矛盾:“杀王桀明显是违抗圣命,赦王桀老百姓怨恨难平。这步棋该咋走心神不定,还是杀还是放何去何从?”此时的陈蕃还在犹豫不决。直到老婆婆撞柱而死,陈蕃的灵魂受到激烈的震荡,这才让他真正下定了决心:“陈蕃宁舍一身剐,执行国法惩巨贪。立斩王桀不容缓,天大罪名我承担!”在此情境下,陈蕃的犹豫和挣扎不仅没有削弱其伟大的人格,反而因其真实、复杂而越发感人至深。另一个场面,就是刑场之上的母子相见。“恨不能把这铁锁断,娘替儿刑场上血染衣冠。”这是一个平凡母亲最真挚的情感。白发苍苍的老母白衣素服,为儿子戴孝,这又是何等震撼人心的场面!此时的陈蕃百感交集,有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有不能在母亲膝下尽孝、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的愧疚与自责,更有对转瞬之间就要与母亲阴阳两隔的痛彻心扉,同时也更加强化了为国为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执着。此处的陈蕃,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清官和斗士,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这种与母亲永别的撕心裂肺之痛,才是其打动人心的真正力量。这一场面是全剧的情感高潮,是诗情勃发的关键处,也是人物性格实现最后升华的制高点。

豫剧《陈蕃》通过对历史精神的深刻把握来直面当下,以富有卓见的史识实现了古为今鉴;通过对情节和结构的巧妙编织,彰显出戏韵十足的剧场魅力;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和人情的真实传达,体现出优秀剧作应有的文学意蕴。史识、戏韵和人情的完美交融,成就了该剧的立意精深、艺术精良、人物饱满、诗意盎然。(作者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一部厚重大气的历史剧

——《陈蕃》进京演出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记

仲呈祥:像今天研讨会这样深入地从美学的、历史的高度对一个作品进行透彻分析,会让我们一些有条件在高原上的作品攀登高峰。《陈蕃》这个戏触及了反腐,但又不单单是反腐,它比一般的反腐题材立意要高,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剧。这个戏继承着豫剧的优秀传统,这就是从常香玉发端一直到如今的李树建精神。豫剧不仅是河南人民审美地把握世界的重要形式,也属于中华民族用戏曲方式把握世界的重要形式,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各地正在以文化自觉的态度树立文化品牌。自觉就是自觉意识到这一方水土孕育了的地方文化,它潜藏着地方文化的基因。《陈蕃》取材于驻马店的历史,打造驻马店的地方文化品牌,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应该进一步打磨提升,使之不仅属于豫剧,也属于戏剧,不仅属于河南,也属于中国,将它打造成当代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

康式昭:《陈蕃》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强烈时代感的好戏。该剧有十分出色的演员阵容,作为一个市级剧团,这是出人意料和难能可贵的,特别是陈蕃的扮演者张淑慧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该剧的舞台呈现大气厚重,这是导演张平功力深厚的表现。

王安葵:《陈蕃》这部戏真实地反映了东汉现实,通过这段历史能引起人们对于当下的反思。在近来很多的反腐戏当中,《陈蕃》有着独特的挖掘视角,特别是写出了东汉时期复杂的政治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真实生动地塑造了陈蕃勇于担当、求真求实、敢于谏言的廉吏形象。陈蕃的扮演者张淑慧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真实地体验了角色,作为一个女老生,她的唱腔、气质、风度都值得肯定。此外,这部戏对于打造驻马店的历史文化名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姜志涛:《陈蕃》是一部编、导、演都十分出色的好戏。剧本结构严谨,冲突剧烈,观赏性强,对陈蕃这一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虽然是历史题材,但该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起到了以史为镜的作用,对当下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警示意义。这样一个人物鲜活、主题厚重、立意深刻的好剧本,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导演张平近几年来佳作频出,这部戏排得大气、准确,舞台节奏紧凑,有历史的厚重感,对人物性格的开掘十分到位。赵国安老师设计的音乐唱腔富有创新,很有韵味,给人以极好的听觉感受。演出阵容强大、整齐,和省级院团不相上下。陈蕃的扮演者张淑慧表演出色,技巧娴熟,唱腔优美,又有阳刚之气;汉桓帝的扮演者吕军帅唱腔自由舒展,表现力强。

黎继德:任何一个对这部戏的背景不了解、对陈蕃这个人物不了解的普通观众,走进剧场来看这部戏,都会说这是一部好戏。作为一个由于习惯使然而喜欢挑毛病的职业看戏人,我同样会说这是一部比较完整、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戏,编剧、导演、演员、服装、化妆、音响都很完整。戏剧根本是写“”的,这部戏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陈蕃形象,穿透历史表层挖掘出了更深的东西,因而这部新编历史剧所揭示的主题应该是远远大于廉政本身的。

刘平:编剧陈涌泉富有才华,曾经创作了轰动全国的《程婴救孤》。他对历史有独特的想法,能对历史做出独特的开掘,尤其能在历史的夹缝中写出鲜活的人物。《陈蕃》一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虽然写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却是以当代的视角开掘历史题材,与一般的廉吏剧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这部戏塑造了陈蕃不畏权贵、敢于担当的鲜明性格,不但是对陈蕃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的颂扬,也对应了我们今天现实的需要。该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地设置情节,以艺术化的手法编织和解决矛盾冲突,并且成功地做到了以情动人。导演在二度创作上思路清晰,节奏的把握准确流畅;演员的表演感情真挚,感人至深;音响的调试恰到好处,给人以美的享受。该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应该进一步打磨成为艺术精品。

谢柏梁:《陈蕃》是一部值得看的好戏。题材选得好,剧本写得深刻,构思很巧妙,描写了陈蕃在多重打压下的作为、奋斗与牺牲精神。剧场里观众的叫好声以及含着热泪的掌声都说明了这部戏的成功,表明了观众对豫剧的眷爱,更体现出观众对这部戏的现实意义的共鸣。张淑慧扮演的老生形象赢得了观众口碑,给河南戏的老生增加了一个亮点,驻马店市演艺中心为河南戏的老生培养了新的接班人。

温大勇:这部戏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个地方院团的作品,它完全具有大团的气象,更像是一个省级院团演出的剧目,这和驻马店方方面面以及全体主创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该剧恰当地选用了本地域题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剧场观众的强烈反应就是对这部作品演出成功的充分肯定。

林蔚然:作为一名青年观众,看到这部戏拥有如此完整的青年演员团队实在备感鼓舞。这部戏非常观照现实,观众接受起来没有隔阂。人物性格鲜明独特,人物关系设置合理,感情描写细腻,细节刻画到位,尤其是刑场母子诀别这场戏十分精彩。(穆海亮、小草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