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王红丽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04.06.2014  10:46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会暨豫剧名家王红丽表演艺术研讨会现场     与会部分专家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主持会议     豫剧名家王红丽

5月30日,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暨豫剧名家王红丽表演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仲呈祥,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崔伟等16位领导、专家和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李利宏等3位河南名家与会,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主持研讨会。

会上,大家称赞民营剧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5月29日晚在京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大明皇后》的艺术价值和镜鉴今天的作用,并对该剧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梅花奖”二度获奖者、团长王红丽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她戏演得好,集青衣、闺门旦和刀马旦于一身;剧团带得好,办成了戏剧界里民营剧团的代表。大家对王红丽20年来始终坚持在基层农村,一年演戏400场的辛苦付出表示由衷钦佩,称她是“真正为人民演戏的艺术家”,“是当今戏剧舞台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一位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典范。”中国著名戏剧大师余笑予曾这样评价她:“我终于又发现一位为戏而生的人。

北京的领导、专家们对河南省文化厅连续3年举办的“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盛赞不已,称此举为“尊重文艺规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一项明智举措。”“河南省的‘艺术名家推介工程’走在全国各省市的前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大家还对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之前推出的十多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导演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表示肯定,希望此举持之以恒地办下去。

研讨会上,大家还对《大明皇后》舞台呈现的进一步提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可以加强戏剧效果,“打球戏”没太大必要存在,灯光可调亮些等。

王红丽对大家的论谈表示感谢,并称在《大明皇后》演够一百场、演出更加成熟时,再向领导、专家、老师们汇报演出。

王红丽生长于一个艺术家庭,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87年主演《春秋配》崭露头角,1988年以《司文郎》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演员一等奖。1989年赴京演出获赞誉。著名剧作家马少波为她题诗曰:“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王红丽扮相俊美,演技出众,嗓音明亮甜润,被观众称为“豫剧小皇后”。1993年自组创办“小皇后豫剧团”,21年里在全国巡回演出7000多场,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特别贡献奖”。从艺30多年来,她在继承传统剧目演出的同时,注重新剧目的创演,带领剧团排演并主演了《风雨行宫》、《美女涅槃记》等剧,其中《铡刀下的红梅》曾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