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企“走出去”应提前做足功课

28.09.2014  13:00

豫企“走出去”应提前做足功课

 

来源:东方今报

 

近年来,河南企业依托“大市场优势”与“低成本优势”,“走出去”为全球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与“城镇化”提供投资,成为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但走出去亦有各种风险:政治风险,不熟悉商业规则的风险,还有对异域国家的风俗文化不了解的风险,稍不注意,就会投资失败。

 

 

   

 

【利好】   

 

豫企全球化战略迎来升级契机

 

   

 

按照九鼎德盛董事长张保盈的观察,河南向来是传统产业基地,在工业领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整个欧美和日本市场的不振,基础深厚的优质河南企业走向全球是必然趋势。

 

去年,双汇71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后,收购效应正在逐步呈现,对于“洋猪肉”的引进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双汇计划今年国庆期间在香港零售市场全面推出逾30款肉制食品,预计在今年年底可以实现一、二线城市的覆盖。

 

今年冬季有机会向俄罗斯出口猪肉。”万洲国际董事长万隆表示,今年8月底,首批两家获准向俄罗斯出口猪肉的供应商为黑龙江宝泉岭双汇北大荒食品公司和望奎双汇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为双汇发展旗下子公司。目前,公司正在做向俄罗斯出口猪肉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也与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大外交体系下,我国与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亚以及欧洲市场正在形成新一轮的经济合作。这个过程中,具备很强技术和市场要素的河南企业,正在向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迈进。”张保盈说,如果河南企业能够把握机遇,有望能以较低成本获取海外资产,在全球化步伐中挺进一步。

 

   

 

【教训】

 

金龙在墨西哥建厂遭遇用工烦恼

 

   

 

不过,豫企“走出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年5月28日,美国阿拉巴马州威尔考克斯县Pine  Hiill镇,在该州州长罗伯特·本特雷、美国国会议员泰利·塞维尔以及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总领事李强民的见证下,金龙铜管集团投资1亿美元在当地建设的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竣工投产。这是我国铜管加工企业在美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威尔考克斯县是美国的“贫困县”,金龙集团不是扶贫去了,而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自己的全球市场布局:相较国内,在美国本土建厂,很多成本是低于国内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接近客户市场,又可以避免如影随形的“反倾销”。

 

对于美国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双赢。在金融危机过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美国经济回归实业、振兴制造业的战略。所以说,金龙集团的美国战略,契合了美国的国家战略。在金龙集团代表团赴美考察获得高规格礼遇之外,金龙集团在当地投资也获得了各种实实在在优惠政策,总额达到2亿美元。

 

相对于美国,2008年,金龙集团在墨西哥建厂却遭遇了失误。

 

尽管金龙集团对当地的法律、人文环境进行了充分调研,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有两个地方还是失误了。

 

墨西哥的工人不好管,美国的工人现在都是技校生,是政府拿钱把技校生招过去培训,培训好了再交给我们。在墨西哥则是我们自己招工,招了之后他们要求一个星期发一次工资,但周末发过工资下一星期很多人就不来了,工人的自由度太大,令人恼火。”李长杰说,还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墨西哥的治安相对较差,经常遭遇抢劫,保险公司也不保,这让他们非常烦恼,“到现在这个厂还在赔钱。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教训,李长杰后来在南美、非洲以及中东等地区的投资就非常谨慎了。

 

   

 

企业不了解当地习俗

 

   

 

走出去亦不乏失败的案例。9月3日,远东传动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从金昇实业或其下属企业处收购一家位于德国境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100%股权。但10天后,远东传动又宣告并购终止。终止的原因是:鉴于本次重大事项涉及的资产范围较广且不在中国境内、调节环节较多,以及方案细节的商讨、论证、完善较为复杂。因此交易双方未能对本次重大事项的工作开展及部分交易条款达成一致,从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出发,经与相关各方协商及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事项。

 

5年前,我们就在老挝建厂,但由于事前了解的情况不到位,特别是对当地的习俗不了解,建厂后最大的问题是工人的管理问题:当地人坚决不加班,一到点,正在干的活一扔就走;他们要过双休日,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加班。”河南天冠集团董事长张晓阳表示,除了用工方面的烦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失,理念不同等问题,都让人头疼。

 

这种磨合期时间很长,成本很高,一直不能盈利。”张晓阳说。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河南企业无论以何种方式“走出去”,都是一个新课题,“在克服保守思想之外,必须学习‘走出去’的游戏规则,这是前提条件。

 

他认为,目前,河南企业“走出去”的通病就是对全球通行的WTO商业规则不熟悉,对异域国家的风俗文化不了解。

 

   

 

提醒

 

   

 

豫企“出海”前

 

应做好各项风险评估

 

9月5日,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接受美国驻华大使馆的邀请,参加了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Charles  Rivkin举行的投资美国中方企业家CEO圆桌会。

 

就李长杰提出的一些关于简便技术人员签证、加强双方企业人员交流的问题,Charles  Rivkin认真听取了建议,并表示:“中方企业投资美国,由于国情不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出现问题不怕,怕的是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措施。我们将根据相关举措进行改正,为中方到美国投资创造更值得企业家满意的环境。

 

企业要想在国外建厂成功,要做到‘知己知彼、量力而行’。”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企业应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和需求,深入了解东道国情况,认清差异。同时,选好投资方向,认真做好可研报告,寻找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同时,海外经理人的选定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企业应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办理投资保险等。还要加强与东道国相关机构的沟通,处理好关系,必要时启动急防范措施,采取领事保护和法律手段。

 

宋向清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要吸取很多经验教训,防止投资“打水漂”。“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对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语言不通”等客观因素都会对“海外建厂”构成风险。

 

在河南企业的海外并购中,一定要调整思维。如要并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敏感企业,就要准确应对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要并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就要对环保、就业、文化乃至人文等方面的氛围进行细致评估。否则,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并购遇阻乃至失败。”张保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