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站区“上五村”“下五村”

08.05.2014  15:39
  一、上五村

    中站区许衡街道有五个大的村庄,自东向西分别是:李封村(含李封一、二、三村)、东王封村、西王封村、东冯封村和西冯封村。因这五个村都处在中站区的北部,中站人习惯把这五个村叫“上五村”。

    李封村

    李封村位于中站区的主要位置,与城区参合在一起,既是城中村,又独立为村,是中站区最大的村庄。为方便管理,村被分成三个:李封一村、李封二村、李封三村。据史料考证,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已经有了村庄。据《河内县志》记载,在宋代时已有李封村名。

    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后,当时的焦作县下设焦作、李封、王禇三个区,中站一带归李封区管辖。1949年,焦作县改焦作矿区,设李封镇,中站一带归李封镇管辖。1956年,焦作矿区改焦作市,下辖焦作、李封、马村三个区,李封区辖李封镇。1957年,撤消焦作、李封、马村区,设市区(城区)、郊区,李封镇归城区,其余农村归郊区。1958年,焦作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区、郊区,设立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至此,才有了中站区这个行政区名称。如此看来,李封村在中站这块地方起着重要作用。

    1916年,英福公司在李封村开掘了东大井,即后来的李封矿,成为焦作矿务局主要煤矿之一。

    李封村还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许衡的故里。2013年6月,许衡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封村

    王封村的村名来源说法有二:一说,人们迁居此地时此地无名,旁有一座汪坟,便起村名为汪坟村,后觉得村名带“”字不吉利,便改为王封村。一说,有一个万王被封到此地,现村南仍有一座万王冢,故名为王封村。后村子被一分为二,即东、西王封村。

    2007年,中站区小尚村发掘出了一座宋代古墓,墓志中记载有王封村,这就说明,早在宋代已有王封村了。

    1919年,英福公司在王封村开掘了西大井,即后来的王封矿,也为焦作矿务局主要煤矿之一。

    王封村是元忽必烈时的“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靳德茂故里。2007年,在靳德茂墓出土的车马出行仪仗方阵陶俑震惊全国。

    冯封村

    冯封村的村名来历、传说与冯道有关。

    冯道,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后唐、后晋时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到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任太师、中书令。

    据传,冯封村这片地方曾是冯道的封地,故村名便叫冯封村。后村子被一分为二,即东、西冯封村。

    二、下五村

    中站区府城街道也有五个大的村庄,自西向东分别是:小尚村、朱村(含北、南朱村)、造店村、敬村(含北、南敬村)和府城村。因这五个村都处在中站区的南部,中站人习惯把这五个村叫“下五村”。

    小尚村

    小尚村古称古尚贤村,《河内县志》载为小尚禄作,估计小尚村名由此省读而来。2007年,小尚村发掘出了一座宋代古墓,墓志中记载墓主人是“小向人也”。小向即小尚村,古代“”通“”。这说明,早在宋代时已有小尚村了。

    朱村

    朱村(含北、南朱村)的村名来历与后梁太祖皇帝朱温有关。在北朱村东北处有一座大土堆,这就是朱温的坟墓,村名便叫朱村。

    朱温,唐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最初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庙号太祖。

    北朱村现有张昺墓和张昺祠。张昺,明代洪武年间曾任工部右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张昺反对燕王朱棣篡位,被燕王所杀。张昺逝世后,明英宗嘉其刚直强悍,威武不屈,赠兵部尚书,褒其忠义节烈,谥“忠烈”。据《张氏族谱序》记载,张昺后裔从山西泽州迁居北朱村,宗支繁衍。他们带来了张昺的骨灰或遗骨,在此建墓祭祀。

    造店村

    造店村名的来历与“武王伐纣”有关。造店村原名“造甲店”,在《修武县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记载。传说村中有几家给官府造铠甲的店铺,武王伐纣大军路过造店村时,村人为武王大军打造铠甲,故得名“造甲店”。后来,人们为简便口语,造甲店就变成造店了。

    敬村

    敬村的村名来源于西晋名将苟晞。《晋书·列传》载:“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史载,晋时焦作一带为河内郡,下设山阳、修武、温等十县。苟晞为西晋名将,屡立战功,被封为大将军、大都督等要职。311年,匈奴大将石勒打败了苟晞,苟晞全家被满门抄斩。

    这里因是苟晞故里,故而便取村名“苟村”,后村子分南、北苟村。又因“”与“”读音难辨,易被误解,便将“”字旁加“”为“”,南、北苟村遂易名南、北敬村。现在当地人仍习惯称南、北敬村为南、北苟村。

    府城

    府城,又称集贤村,古时因村中有“集贤书院”而得名。

    府城早商遗址位于府城村西北,是一处底蕴丰厚、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为古代“雍国”所在地,古又称雍城。《修武县志》载:“修武县有雍城,在清化东,修武西。今考县西五十里有邨,曰府城。”《修武县志》载:“雍,周文王之子封地。”周朝初建,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被封于雍地,人称雍伯,雍伯是雍国的创始人。其后人以国名为氏,称雍氏,形成了今天的雍姓。

    至于为什么称府城?《修武县志》记有:“至邨名府城,父老传闻曾于此产郡城,其曰府城或由此欤!”现在,当地老百姓还经常这样说:过去要在这里建府衙,但后来没建成,所以就取村名叫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