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 家庭医生“签而不约”为哪般?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彭飞 实习生 杨瑞 文图
阅读提示: 一提起"家庭医生",很多读者并不陌生。但是,签约有了家庭医生,很多老百姓却表示"无感",而这也导致了"家庭医生"流于形式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绊住了"家庭医生",进而让"签而不约"现象成为普遍现实?
走访中,记者发现,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老百姓对家庭医生的"误读"以及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水平的不信任成了此制度的三大绊脚石。
针对这个问题,周口太昊路社区创新的模式,或许能为破解"签而不约"提供一些启发。
现状:"签而不约"成"家庭医生"服务常态
早在两年前,郑州惠济区37岁的吴先生就签约了"家庭医生"。
"我跟父母一起住,因为家庭医生是和家庭签,所以我也就签了。"吴先生说,不过,随后一年内,他并没有感受到传说中"家庭医生"的那种"一个电话,医生到家"的便利。
"对我来说,我就签约的时候见过和我们签约的社区医生,之后就没再见过,而家里孩子生病什么的,我们也是直接带着他去医院了。"吴先生说,曾经有一次,爱人生病需要输液,他给他的"家庭医生"打电话,但也被婉拒了。
"我感觉‘家庭医生’就是个形式。"吴先生说,基于这种感受,去年,他就没再签约家庭医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吴先生的这种感受在很多人身上存在。
而查询后记者也发现,这种"签而不约"的现象不仅在河南存在,在北京、青岛、杭州、宁波、成都等地也同样存在。
据了解,家庭医生制是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自2016年6月6日起实施,当年,全国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我省,家庭医生2012年已经开始试点,在2017年时,家庭医生服务在我省各地全面铺开。
探寻:三大原因成了"家庭医生"绊脚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这个现状?
"我觉得原因有很多。"省卫计委农卫处调研员戴能光说,首先,家庭医生签约刚刚起步,目前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为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0~6岁儿童进行免费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这样一来,普通人群的获得感就比较弱,第二,老百姓目前对基层家庭医生的技术不信任,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即便签约,一旦生病,第一选择也不是去咨询求助家庭医生,而是直接去医院进行治疗。
此外,老百姓对家庭医生存在的误读也造成了"签而不约"现象。
"家庭医生不等于国外的私人医生,签约服务也不等于上门服务,个别媒体宣传的‘一个电话,医生到家’,人为拔高了老百姓对家庭医生的期望,所以当家庭医生实现不了随叫随到、免费上门时,老百姓自然要吐槽。"戴能光说。
除了这三大原因外,戴能光也提到,签约双方激励机制不完善、交流互动渠道不畅通、签约服务收费和报销标准不明确,以及家庭医生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基本条件不具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履约服务积极性,加剧了"签而不约"现象的存在。
未来:家庭医生重在"质"而不求"数"
国家的医改蓝图中,旨在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重要一环。
"2018年,我们对家庭医生的要求就是不重数量,要重质量。"省卫计委农卫处处长王耀平说,基于这种考虑,今年我省将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办法,深化服务内涵,健全服务规范,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行家庭医生智能化签约工作,建立完善家庭医生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设计个性化服务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这样以来,家庭医生和老百姓签约以后,慢慢会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服务关系。
在王耀平看来,老百姓在基层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就会信任家庭医生,改变"有点病就去大医院看"的就医观念。
"签约之后,到底履约了没有,这是关键所在。"周口市卫计委主任刘炯介绍,该市太昊路社区所开创的模式正是击中了家庭医生"签而不约"这一痛点。
探索:太昊路社区模式或为"破冰"提供一有效路径
太昊路社区的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手机上,都有一款同样的APP。通过这个平台,居民可完成签约、咨询、远程服务、购药、查阅健康档案等。
太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灿说,家庭医生也可通过平台掌握签约居民的健康动态和档案,为其提供疾病诊治、用药指导、饮食调摄、疾病预防等。
这个电子化签约服务平台正是太昊路社区破解"签而不约"的一个"秘笈"。
在基层,社区居民多,社区医生少、任务重,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容易流于形式。太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医师罗得才说,过去纸质签约,双方各领一份协议,3个月打一次电话通知居民检查,对方"‘高兴’就来,‘不高兴’就不来了",医生平时也要写各种表格。
签约服务电子化后,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罗得才说,现在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沟通非常方便快捷,也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据其介绍,太昊路社区有十支家庭医生团队,一个家庭医生团队有几百到一千不等的签约居民,其中,80%以上的居民能和家庭医生保持良好互动,每个家庭医生还配备一名医助和公卫,协助对居民进行回访、指导。
太昊路社区李女士64岁的父亲患有肩周炎,今年李女士为父亲签约了社区家庭医生。"现在身体有什么情况都会先问家庭医生,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不会病急乱投医了,也能通过手机预约,随时可以过来。"李女士说。
"家庭医生和居民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情感距离拉近了。"罗得才认为,双方之间的有效互动,能让家庭医生比其他任何医生都了解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
建议:医生与居民,双方都应有激励
电子化只是破解"签而不约"的工具性措施,要让双方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互动还需要机制创新。
一方面,对于居民尚未养成"找家庭医生看病"的习惯,太昊路社区通过积分兑换吸引居民接受签约服务。赵灿介绍,签约居民每接受一次服务,可获得一定分值的积分奖励。另一方面,对于家庭医生,电子平台能够记录其提供的每项服务,社区每月按照签约服务内容及标准对家庭医生工作进行考核,如果"缺斤短两",会影响其绩效,超过标准也会有奖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化对于分级诊疗也起到有益的作用。
据了解,太昊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平台对接了医院分级诊疗平台,当签约居民需要到上级医院就诊时,家庭医生直接可通过电子平台转诊,上级医院立即收到病人信息,并分配到相关门诊。
罗得才举例说,今年6月5日,家庭医生将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转诊到周口中心医院后,不到10分钟,婴儿家长就接到了医院电话,医院告知婴儿家长到哪取号,去哪个门诊,找哪个医生。而过去,这些流程走下来得需要几个小时。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