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本周六详解《读经典 悟人生<红楼梦>中的人生哲学》

15.05.2015  19:2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它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悲欢离合的风月故事,也描绘出了波涛汹涌的欲望之海,它又跟世界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巨著一般,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也正是这份多义性,给后来的说解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如宝、钗、黛悲剧的审美价值;势利、贪婪、耍强逞能的王熙凤;娖娖廉谨、备员而已的贾政;持家的探春;“护官符”下的罪恶;荣国府的收支账以及书中关于人性、生命、生活和生死的人生哲学……正如王蒙在《〈红楼梦〉启示录》所言:“读一遍《红楼梦》,如经历一回人生,历一回风尘变幻,得一回红尘醉迷,又一回人生解脱。

从《红楼梦》中到底能悟出什么呢?“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这是《红楼梦》第一回总评,作为整部小说纲领性质的部分,“”与“”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美学思想来讲是两个最为重要的观念。因情而幻、借幻言情,这也是《红楼梦》独具的艺术特色,它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内涵,既有儒、道、佛的矛盾,又有本体论、人性论、历史观的议论。那么《红楼梦》的哲学思想主要属于什么流派?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在书中又有哪些体现?“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空色循环”等佛学命题是不是《红楼梦》的哲学基础”?《红楼梦》中对于“有与无”、“好与了”、“正气与邪气”、“虚幻”、“空幻”的描写,又有什么涵义?

5月16日下午2:30,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和昌集团、嵩阳文化承办,大河网、中原国学文化网等媒体支持的2015年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揭秘中国”系列讲座第二十三讲特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麻天祥老师带来《读经典 悟人生<红楼梦>中的人生哲学》精彩讲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厅从人性、佛性、禅学三大层面为大家阐述《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魅力!敬请期待!

讲座时间:2015年05月16日(周六)下午2:30-5:30

主讲嘉宾:麻天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佛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讲座主题:《读经典 悟人生<红楼梦>中的人生哲学》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领票热线:0371——63582521

嘉宾简介:

麻天祥,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美国儒道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河南宗哲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著作有:《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佛学与人生》、《汤用彤评传》、《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欧阳竟无》、《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