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委带“神器”抵郑 “宝贝”治霾特好使

01.09.2015  09:30

8月31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工程院两院院士、曾当过诺贝尔奖物理学评奖委员会主席的苏尼·斯文贝格(SuneSvanberg)教授带着自己的治霾“神器”,来到河南省农业大学开展实验研究和学术交流。他带来的是什么“秘密武器”?会对河南农业科技和空气污染分析带来什么影响呢?□东方今报记者 刘长征/文 沈翔/图

讲课讲得“手舞足蹈

8月31日上午,在河南农大行政楼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一位头发疏白、淡蓝色瞳孔的外国人正在给学校的领导、专家、老师们讲述一份PPT。

只见他手持遥控器,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比比划划,尽管有翻译,在座的大部分人也能听懂英语,但他还是“手舞足蹈”地描述他在研究中发现的现象,有时甚至围着圆桌到处走动。

不光是动作,为了表达意思,他甚至用嘴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不同的光谱反射特性配音,仿佛他是科学博物馆里的义务讲解员,正在跟游客描述一项激动人心的物理学发现。

他当然不是什么讲解员,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皇家工程院两院院士、瑞典隆德(Lund)大学苏尼·斯文贝格教授。

他在原子物理、光谱学、激光技术等方面造诣颇深,并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及在生物光子学中的应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国际上享誉盛名,获得了众多奖项、勋章和荣誉称号。

他的另一项经历也引人注目:曾在诺贝尔奖物理评奖委员会任委员10 年,其中两年担任主席。

此次来到河南农大,苏尼教授准备开展激光光谱远程作物叶绿素的检测、大气污染物汞的检测和昆虫的实时监测实验等科目的研究。为此他还带来了一件高科技“秘密武器”。

一束激光照出很多秘密

苏尼教授带来的这件“秘密武器”名叫激光光谱雷达车。他在会议室里给大家讲的就是这台车的作用和相关研究成果。

先来看看,这“秘密武器”什么样。

从外形上看,它就是一辆厢式卡车,不同的是,有一块镜子一样的东西可以伸出车顶,摇头晃脑。

车内,3台电脑旁放着几个奇形怪状的仪器,仪器的一端连着一组镜子。苏尼团队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仪器可以产生脉冲激光,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将激光从车顶射出去,扫描某个区域。

一束激光能做什么?苏尼说,扫描空气,可以得知某一区域空气里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汞等成分浓度;扫描农作物,可以知道哪棵玉米缺营养,哪片麦田需要施肥;扫描蛾子,则可以在两三百米外分清蛾子的公母甚至振翅频率。

这一切,都是基于对激光束光谱分析得来的数据。激光束照射到对象后,这件“秘密武器”就将被光波吸收、反射形成的不同光谱翻译成人人能看得懂的数据。

可实时监测空气污染物

苏尼教授说,他带这台激光车来就是为了寻找能与激光光谱测量技术交叉融合的应用领域。郑州空气污染这么严重,不知道苏尼教授的“秘密武器”能发挥作用吗?

苏尼教授给出了肯定回答。最简单的,把激光光谱雷达车放在哪儿,就能实时检测这片区域空气中不同高度的污染物浓度,很快通过电脑分析出结果。此外,还可以用这类装置实施监测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汽车尾气。

大家知道,前段时间郑州市市长马懿曾带队去石家庄学习治霾经验,其中有一项就是石家庄对污染物实时监测不同高度的污染物浓度。不过,就连石家庄也做不到监测点的可移动。

而苏尼教授的这台激光车如果加以完善,也许可以成为一台移动的空气污染物监测车,分析出这个城市里的污染物到底来自哪里,具体成分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