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鲜明:让诗歌走向人民

07.11.2014  12:49

11月5日晚上9点多,张鲜明送走参加“诗说中原——张鲜明新闻诗朗诵会”的宾朋,回到河南电视台1500平方米演播厅的一个座位上,我们约定在这里继续访谈。

张鲜明是今晚这个演播厅里的主角:朗诵他的诗歌,插播他的短片,讲述他的故事,他仿佛是诗歌池塘中的一朵莲花。此时,演播厅灯火阑珊,他静静地坐着,若有所思。谈到诗歌,他的眼睛立马亮起来,斜倚着的身体突然像春天的麦苗一样挺直、精神。

记者:这场朗诵会为何取名“诗说中原”?

张鲜明:因为朗诵的诗歌大都取自诗集《诗说中原》。这些诗歌,“”的都是中原人、中原景、中原事。

记者:据说,《诗说中原》是我省第一部新闻诗集?冠以“新闻诗”之名的诗集,似乎不多见。

张鲜明:这也许就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的原因吧。责任编辑说,之所以出版这本诗集,就是因为它的原创性。

记者:朗诵会放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大背景下举行,这是贯彻“讲话”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吗?

张鲜明:朗诵会的组织者认为,这次朗诵的诗歌,讲的是中原崛起的故事,歌的是中原人文精神,唱的是中原英模人物,表现的是中原人民乐观向上的性格和对美好未来的梦想,主题向上,贴近生活,关注民生,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相一致的。在这个时候举办这样一场朗诵会,可以说是我省文艺界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

记者:你的诗歌观念,与你的新闻人身份有关吗?

张鲜明:我当初写“新闻诗”或“诗新闻”,其实是把它当作新闻来写的,是在履行新闻人的职责。

记者:“诗歌”与“新闻”似乎根本就不搭界,你怎么想到用诗歌写新闻?

张鲜明:作为记者,我信奉“新新闻主义”,这个流派主张运用文学技巧来写新闻。从2004年开始,我尝试用诗歌写新闻,就是想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形式上的新颖感。还有,用诗歌写出来的新闻,带着灵魂的温度,更便于走进人们的心里去。

记者:说到“新闻诗”,人们也许担心它缺乏诗意、流于标语口号,但从你的新闻诗中没有发现这种倾向。在朗诵会现场,不少人感叹:连宣传焦裕禄精神这样的政治题材,你也能把它写得如此情理交融、震撼人心!你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张鲜明:我们说某个题材属于“主旋律”,是因为它反映的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向上向善向美的,是体现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对于主旋律的东西,我们不仅要理直气壮地去宣传,还要运用一切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现代表达方式,把正能量、真善美送到人的心坎上。

能不能入脑入心,形式创新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真知灼见,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理有据。譬如焦裕禄,去除他身上的光环,剩下的是什么?是爱,是善良,是悲悯,是超强的责任心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是大写的人!我们不能把英雄人物符号化、标签化,而是要努力发掘和呈现其人性的光芒、人性的力量。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人性。在人性的光照下,英雄人物就活了,就能走进人心。如果说写“新闻诗”有什么技巧,这就是。

记者:这种技巧,对于诗歌创作有启示意义吗?

张鲜明:许多读者是把我的“新闻诗”或“诗新闻”当作诗歌来读的,说读着“很激动”。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本来写的是新闻、是日常生活场景与细节,怎么就“”了呢?原来,生活是诗歌的母体,日常经验蕴含着无限诗意;如果我们用诗的眼睛去看它、用诗的灵魂去呼唤它,生活本身的诗意就呈现出来了。诗歌,其实就藏在故事、人物、场景与细节之中。这样的诗歌,与百姓的日常经验是相通的,是让大众感同身受的,人们自然就读得懂它,就会接受它。

记者:省诗歌学会会长马新朝在朗诵会插播的短片中介绍说,你的一些诗歌写得很现代,是超现实主义的、魔幻的;而你朗诵会上呈现的诗歌,却又是那样通俗和明朗。你是怎么让这两种风格兼容的?

张鲜明:很简单,那就是“真诚”。

当我写“新闻诗”的时候,新闻是钉子,用来挂我的诗歌;当我写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时候,梦境是钉子,用来挂我的诗歌。这主义、那主义,都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除去技巧,剩下的就是诗歌的内容。好的诗歌为什么能打动人?就因为它离心最近,发出的是灵魂的声音。所谓“灵魂的声音”,就是真话、实话。表达的方式可以千差万别,但要把话说到人们心里去,就必须真诚和有见解。

记者:这次朗诵会,除了朗诵你的诗歌,还通过几个短片介绍了你作为诗人、新闻人、摄影人的身份和成就。把这些不同身份统一起来的是什么?

张鲜明:是爱。我爱天空,爱大地,爱世间万物,爱中原父老和兄弟姐妹,爱人间的真善美。爱,是我的灵感之源、激情之源。天天都在涌现的“河南好人”、日夜不息的中原建设场景、丰收的田野、繁茂的草木、乡亲们安详的日子……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让我感动。我的心越来越软。我采访、我歌唱、我拍摄,是因为情不自禁。

记者:你如何理解诗歌为人民服务?张鲜明:我经常扪心自问:为什么写作?写作,是因为灵魂有话要说。这“”说给谁听?如果是自言自语,那么,写下来,装进抽屉里、存到电脑里就行了,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写下来;如果要进入公共传播领域,要去影响别人,就要说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如此说来,诗歌为人民服务,不是诗人在屈尊俯就,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人民”,通常指的是普通大众。诗歌,就藏在民间,藏在人民的口中、心里。诗歌走向人民,就像鱼儿回到水中、就像种子进入土地。所以,生活是诗歌之源,诗人应该向人民学习。

记者:在这个浅阅读时代,许多人已经不怎么读书,更不怎么读诗了。你觉得诗歌还有出路吗?

张鲜明:心在,诗歌是不会绝的。当你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有所感、有所悟,想歌、想唱、想赋比兴,这是诗意来到了你的心头;你空虚了、迷茫了、心灵焦渴了,读一读好诗,心就安宁了、平复了,就找到人生方向了,这是诗歌在显示它的力量。好诗是灵魂的安慰剂。作为诗人,我们不能埋怨别人不读诗,而应该去想一想,是否写出了能给人的灵魂以慰藉的诗。当诗人举起精神的火炬引领人类走向光明和梦想,诗歌就找到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