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05.06.2014  12:59


      6月4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一行在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陪同下,到济源市五龙口镇化村进行调研。在查看了小麦机收、麦秸打捆、机播玉米作业之后,李伟国(前排左二)和张开伦(左一)还为农机手送上了慰问品。  杨远高 摄

 

      6月3日,在淮滨县新里镇李长营村的一块麦地里,一辆中石化的加油车在给收割机加油。“三夏”期间,中石化信阳公司开展送优惠油品到田间活动,有力支持了“三夏”生产。  尹小剑 通迅员 耿春华 摄

      “老乡,麦子收完了吗?墒情怎么样?不浇水秋庄稼能种吗?”6月4日,在许昌禹州市褚河镇阁街村麦田里,省政府“三夏”生产督导服务组一行详细地向村民了解麦收和秋种情况。

      去年,许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为确保小麦适期播种,该市积极应对,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指挥抗旱。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全市326.9万亩小麦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许昌市在现有联合收割机6006台、大中型拖拉机8360台、小型拖拉机5.1万台、播种机2.9万台的基础上,通过农机合作社、经纪人协议引机1200台。采取“西车东调、南车北移”、“订单作业、连片收获”的办法,设立8部跨区机收服务热线,向机手发送包括天气预报、机车供求、作业进度等内容的免费手机短信,引导机械有序转移。设立6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为过往机手提供作业信息、后勤保障,为散机编队并安排作业地块。同时,发挥跨区作业智能调度平台的作用,根据麦收动态情况,整乡组织转移机械。

      “墒情不行,播种之前得浇水。”在一片刚刚收割后的田地里,督导组组长、省气象局副局长陈怀亮俯下身子,拔起麦茬,仔细查看墒情后说。

      随后,督导组一行又分别来到褚河镇的吕庄村、范坡镇的范坡村、小吕乡的岗马村。

      在小吕乡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未收割的麦田里收割机在紧张作业,收割后的麦田里,农民正在浇水、抢种。许昌市农业局局长唐成介绍,目前,许昌市共建立了27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高产创建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进行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把高产栽培技术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播量减少了,施肥合理了,病虫害防治跟上了,小麦产量也提高了。同时,集中推广机械深耕、配方施肥、精播匀播等小麦适用增产技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