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许昌市夏粮总产十二连增 亩产再创新高

22.07.2014  17:14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许昌市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广大干群克服前期干旱等不利影响,采取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小麦长势普遍好于上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十二连增,亩产再创新高。经省统计局核定,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26.95万亩,比上年增加2.25万亩,增长0.7%;总产量156.15万吨,比上年增加2.05万吨,增长1.3%;平均亩产477.6公斤,比上年增加3.0公斤,增长0.6%。在上年增产基础上,全市夏粮实现总产连续十二年增产、亩产再创新高的历史性突破。夏粮的稳产增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尤其对于维护全省及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坚强保证。另外,今年全国夏粮平均亩产达到329.9公斤,比上年增加11.3公斤,提高3.5%;全省夏粮平均亩产409.7公斤,比上年提高9.8公斤,增长2.5%。许昌市夏粮亩产水平高出全国147.7公斤,高出全省67.9公斤。

回顾生产过程,今年许昌市夏粮生产呈现六个特征:

一是粮食安全之弦紧绷。 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春节过后,市政府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失时机地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为苗情转化奠定基础。4月下旬,针对小麦赤霉病可能重发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减少产量损失,保障小麦质量安全。为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5月9日,市委常委会研究“三夏”生产,王树山书记对做好“三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5月13日,召开了全市“三夏”生产工作会议。5月20日,全省“三夏”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再次对全市“三夏”生产进行安排了部署。

二是抗旱抢种打下基础。 去年全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为确保小麦适期播种,市、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措施,指挥抗旱。对平原灌区,引导群众抗旱浇水,确保应浇尽浇,应播尽播,不留死角;对有水源但浇水困难的地块,积极组织打配机井,延伸浇水管道,努力扩大浇水种麦面积。对山岗地区,动员组织群众采取白籽下地、寄存播种、等墒发芽等措施,千方百计扩大麦播面积。同时,通过开发河滩地、坑洼地、“四荒”地、片林地等,积极增加面积,尽量弥补损失。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全市326.9万亩小麦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三是管理及时有力支撑。 针对今年病虫早发的态势,许昌市政府3月中旬召开了病虫害防治现场会,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开展防治工作,压低发病基数和虫口密度,减轻后期危害。认真组织小麦“一喷三防”工作,4月底前将喷防物资全部采购到位,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5月初喷洒到田、普防一遍。由于今年病虫害防治时间早、防治措施得力,小麦穗蚜、赤霉病等病虫得到全面控制,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比常年降低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因病虫危害造成损失最低的年份之一。同时,进入5月份以后,针对农民用种、用肥需求旺盛的特点,全市组织开展了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点的专项大检查。共检查种子生产企业23家、经营门店200多家,乡(镇)40多个,查处假劣种子1.5万斤,化肥3.8吨,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四是技术服务成效斐然。 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推广适用农业技术,及时为农民服务。麦播以来,共在许昌电视台、许昌日报发稿103篇(条)。印发各类农技服务明白卡43万份;利用许昌农业网12316农业专家热线和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现代媒体提供农技服务信息976条,解答农民咨询8922人(次);积极组织开展科技人员包村行动、农业首席专家联系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动以及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指导群众落实适时追肥、病虫害防治、浇丰产水等关键技术措施。初步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及讲座245场次,培训农民37万人次,为全市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高产创建再立奇功。 全市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全面推广小麦关键增产技术。全市组织200多名科技人员,农技人员深入承包乡、村、田块,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0个,整乡建制高产创建示范乡3个,创建面积40.6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上旬,全市降水208mm, 比历年同期偏少二至三成。从时空分布看, 降水主要集中在去年10月下旬、11月和今年的2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5月上旬。其中麦播前降水少,土壤底墒差,麦播期降水持续偏少,麦播困难,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抗旱适期种麦,小麦一播全苗;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小麦播种期推迟到10月下旬降水后播种。11月降水偏多,缓解和解除了前期干旱,为小麦苗期生长提供了水分条件,有利于小麦秋季分蘖;冬季降水偏少,1月降水量仅1mm左右,对小麦越冬生长有一定影响;进入2月份,降水偏多,对小麦返青有利,3月份无有效降水,麦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尤其是西部丘陵、山区干旱严重,对小麦春季拔节-孕穗生长不利;4月中、下旬正值小麦抽穗、开花、灌浆期,全市各县普降水60—85mm,比历年同期偏多五至六成,补充了麦田有效水分,缓解了前期干旱,对小麦抽穗、开花、灌浆生长有利,5月10日全市各县普降水15—20mm,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总体看生长期内气象因素利大于弊,是小麦获得丰收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