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郑州立传者许宏:二里岗是“最早的帝国”、被忽视的“巨无霸”

17.07.2023  06:50

《最早的帝国——二里文明冲击波》海报

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器

铜器窖藏的发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晶晶殷海涛实习生刘尚斌 文受访者供图

又一本如同《最早的中国》般“炸裂”的新作?

7月15日上午,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先生做客郑州商都博物院,讲授“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

由大象出版社推出的同名新书《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也在此首发。

这次,“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洛阳二里头,而是郑州二里岗!

众所周知,二里头文明被普遍认为是夏,是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但它,仍然是“王国”。

而根据许宏先生的最新观点,中国乃至东亚大陆“最早的帝国”,出现在郑州二里岗时期!

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系列书籍在专业和公众层面影响巨大,二里头诞生的一个个中国“之最”,让人们对最早中国面貌的窥探前所未有的清晰,也直接捧红了洛阳二里头。

二里岗的“加冕”,会给早期文明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最早的帝国》,会带给公众特别是古都郑州什么样的惊喜?

讲座之前,许宏先生接受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的深度专访。

“二里岗被忽视了很多东西。”许宏说。这里,奠定的是一个人口规模、文化辐射、控制领域都超越以往任何时期的“超级国家”模式,也让中原真正进入整体优势可以“碾压周边”的时代。它是一个“巨无霸”,当然也会有很多自己的“NumberOne”。

二里岗是个“巨无霸”

记者:关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您总结了很多的“中国之最”,那么这本《最早的帝国》,您有没有总结“二里岗文明之最”?

许宏:我以前常年组织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甚至有网友说,“许宏就是大二里头中心主义”。现在我对二里岗文明的评价已经远远超过了二里头文明。

二里头文明作为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它的许多地方具有开拓性价值和意义。《最早的帝国》肯定不是否定《最早的中国》,二里岗文明是二里头文明的光大。在这种情况下,二里岗到底有没有“之最”?我以前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细微的“之最”很多,大体有三大方面:

首先,郑州商城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超大型规模都邑。给大家列举一些数据: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的遗存,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的面积有专家推断肯定超过10平方公里,甚至有专家给出了13平方公里这个数据,这是什么概念?有学者推断它的郊区所构成庞大的遗址群已经达到了160平方公里,这非常非常巨大了。我在书中引用了美国一位教授的提法,他认为郑州商城是当时全球范围内人口最为集中的都邑。

再给大家做一个数据上的比较:二里头以前的诸多所谓古国时代的早期都邑,比如良渚、陶寺、石峁、石家河等,没有超过5平方公里的。二里头遗址是3平方公里,如果把它已经破坏的部分加起来可能到4平方公里左右。从古国时代一直到二里头的初级广域王权国家,这个阶段都邑的面积没有超过5平方公里的,所以到郑州二里岗文化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的周边聚落群可能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这样一个“巨无霸”,这是第一个之最。

其次,尽管二里头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一个都邑,但是真正的大规模发达的青铜工业,是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二里岗文化。它是No.1,远远超出了二里头青铜工业的规模。二里头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青铜器生产消费,基本都限于二里头都邑,而二里岗文明的青铜工业,不光限于郑州商城范围,它大范围地向外辐射,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面。

再次,二里头是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但现在如果要跟二里岗文明相比,二里头只能说是初级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岗是真正的高度发达的广域王权国家。总括一点来说,如果二里头文明是星星之火,二里岗文明开始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了,这是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二里岗文明的三个“之最”。

“二里岗帝国”是个什么帝国?

记者:中国考古学界对这个中国上古史,划分为古国时代、邦国时代、王国时代和帝国时代。大家所熟知的帝国,一般都始自秦帝国,您这本书是否意味着让中国最早的帝国一下提前了1000多年?早期帝国的概念是怎么界定的?以郑州商城为中心的二里岗文明或二里岗国家具备哪些特征,可以称之为帝国?

许宏:我这本书,可能最大的争议点会在“帝国”这两个字上,会认为我把帝国的概念提前了1000多年,但是我在这里引进的“早期帝国”这个概念,它跟秦汉和罗马这种帝国既有关联,又有很大的差异。“早期帝国”的概念实际上在全球文明史范畴内,已经是习见、通用的,但是没有进入我们中国考古学和上古史研究者的话语系统。我这里所说的“最早的帝国”指的是早期帝国,这种政体有这样几个共性:首先就是高度集权;其次,大体量;然后,都是“外向型”国家。

关于高度集权,秦汉、罗马帝国开始可以称作中央集权,但是在全球文明史研究的范畴中,有不少学者使用“早期帝国”这个概念来形容那些帝国时代以前的,具有大体量、高度集权、外向型的国家。所以我的“最早的帝国”,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形容词来看,它跟后来的那些真正的帝国有差异,但是在高度集权等方面是有共性的,全球范围内的学者也在使用这一概念。

那么,为什么说二里岗文明是早期帝国呢?根据刚才概念的界定,我们看看二里岗文明是否符合广义的“帝国”的定义——

首先,高度集权。二里岗文明青铜礼器的形制高度一致,即使是到长江中游的盘龙城据点,那里的青铜礼器一看就跟郑州商城出土的几乎完全相同。不仅如此,连民间层面的日用陶器的使用都控制到了,二里头时期,有三四十种陶器风格,百花齐放,形态尺寸都不一致。到了二里岗时期,居然只剩下几种,尺寸都高度一致,一个政权能够把管控下延到民间层面陶器的使用,这个政权力量的集中性是可想而知的。

然后是大体量和外向型。这就更不用说了,“二里岗帝国”,它以青铜礼器为主的文化影响,初步推断影响到50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庞大的“巨无霸”,它当然是外向的一个国家。高度集权、大范围的辐射,甚至建立了不少移民城市,进行人口流动、统一的资源调配。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通过梳理文明史著作会发现,比二里岗文明稍早的、稍晚的一些其他文明古国,都已经被不少的学者指认为帝国。

中国考古学界对中国上古史做的古国时代、邦国时代、王国时代和帝国时代的划分,我个人也是赞同的。我刚才说的从事全球文明史研究的外国学者,他们所提及的这些帝国,也经常被同一位作者称为“王国”,也就是说,谈到它的扩张性时用帝国,但是总体上它又属于王国形态,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帝国时代还是秦汉以后,把二里岗文明称为“最早的帝国”,指的是东亚大陆在秦汉帝国之前,还存在“早期帝国”这样的政体及其时代。

“二里岗帝国”有多外向?

记者:书的副标题提到“冲击波”,相比二里头文明或者其他文明,二里岗文明的扩张方式有什么不一样?更猛烈更有侵略性?

许宏:我在描述二里头文化向外扩张的时候,用了一个概念叫“软实力”,可以说是各地的酋长或人民选择性地吸纳了二里头文明的因素,以二里头为高、为大、为上,通过模仿,使得二里头文化的辐射总体感觉是平和的,是当地人主动的吸纳,是一种沟通和交流。

相比而言,二里岗文明向外扩张给人的感觉是剧烈的,带有军事色彩的,是一种强力的辐射。

最早的中国》的副标题是“二里头文明的崛起”,而《最早的帝国》的副标题是“二里岗文明的冲击波”,实际上也不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是张光直教授和一位日本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相继提出的二里岗的扩张、扩散的提法,im-pact这个词,我觉得把它翻译成“冲击波”是比较合适的。

帝国,由于高度集权,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它在广大的地域里实现文化整合。尽管在基层和民间,大家还保持各地的文化特色,但是在以青铜器为中心的贵族礼器层面上高度统一。

不光是青铜器,甚至连陶器都高度统一。我们现在在郑州商城以外,还发现了一些制陶作坊,只生产陶鬲,大批量地生产。给人感觉应该要么是统一调配,要么是商品化了,它有一种内在的向心力。

这种整合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在殖民城市强制推进,肯定不排除军事行动强力推进,所以我用了“冲击波”这样的词。当时南方地区最大的城址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就是二里岗帝国的“殖民城市”。它在城墙夯筑技术、葬俗及遗物特征等方面,和二里岗文化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该遗址最早的铜器墓建于二里岗文化早期晚段,也就是盘龙城营建初始阶段,这些青铜礼器的所有者应该就是“二里岗帝国”南下的先头部队。

“二里岗”跟“二里头”和殷墟到底什么关系?

记者:那么,郑州二里岗文明与洛阳二里头文明、安阳殷墟文明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许宏:作为东亚地区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都邑,二里头最先崛起于中原,开启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王朝文明历史进程,但就延续千年的中原王朝文明而言,二里头都邑和二里头文化只是先导,紧随其后的郑州商城和二里岗文化才揭开了中国青铜时代兴盛期的大幕,真正进入中原“碾压”周边的时代。

殷墟时代虽然在都邑规模和青铜冶炼技术方面有所提升,但其空间扩展的张力反而不如二里岗时代,聚落形态也迥异于郑州商城,回归到了与二里头相近的“大都无城”的模式。

记者:二里岗文明进入最早的帝国,发展形态更为高级,社会控制能力也如此之强,但是对应的商朝,它的都城为何频繁搬迁?发生了什么?

许宏: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现在的主流意见认为,二里岗和殷墟是同一人类群团。那么就很奇怪,因为两者差异很大,殷墟出现了很多二里岗时期完全没有的东西,比如精心制造的马车,比如非常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为什么?如果我们大胆地想,如果他们不是一个人类族群呢?

我说二里岗是“帝国”,我没说殷墟是“帝国”,因为殷墟的扩张性反而不如二里岗。但是殷墟好多方面又超越了二里岗。请允许我把它们叫做二里头集团、二里岗集团和殷墟集团。它们之间当然是有文化的延续性的,我个人更想强调二里岗文明在中国早期王朝文明中的相对独立性。当然,二里岗文明属于早商、殷墟文明属于晚商,这种可能性还是最大的。我只是提示另外的可能性,我们不能排除其他假说代表的可能性。

所以说,考古学的局限性就在这儿。考古发现能够知道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象背后的动因是什么?那就进入推论甚至想象的空间里。

关于郑州商城的废弃,有多种解读方案,但我一直说都是推论和假说。现在主流意见认为是郑州商城先被废弃,移到了20公里以外的小双桥那一带。小双桥城址一开始被推论为100万平方米,结果越推越大,接近于一个500万到600万平方米的规模。小双桥遗址的发掘已经很多年了,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它的整体面貌、诸多的细节都导致这个问题扑朔迷离。

我个人倾向于同意另外一些学者的推论,小双桥应该是整个郑州商城都邑群近郊的一处离宫别馆、宗庙遗址或者祭祀场所。

紧接着,在小双桥200公里以外的安阳殷墟内出现了洹北商城。现在从陶器和分期的角度来看,小双桥遗址和洹北商城在时间上紧密衔接。非常短的时间内,不知道什么原因,究竟是宫殿失了一场大火,还是商王占卜了一下吉或是不吉,立马把中心迁到了洹河南岸,我的书里也引用了洹北商城跟洹南殷墟大邑有明确的差异。

从聚落形态来看,洹北商城应该跟郑州商城有更多的文化连续性,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了。难道是小双桥人,或者是郑州商城书院街2号墓这一类人的后裔向北迁徙200公里,到安阳殷墟去,建立了洹北商城?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变故,外来的车马在安阳出来了,甲骨文出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巨大的王陵出现了,大规模的人牲人殉也出来了,大量的北方文化因素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留给我们的只是更多的疑团去解决,那就恰恰是考古学的魅力。

许教授To年轻人:考古学,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记者:目前高考考生应该都已经报考结束,在选择专业。您想对有兴趣钻研考古领域的青年分享些什么?

许宏:6月上旬刚刚高考完,首都图书馆邀请几位不同学科的学者来做讲座,他们说考生报考前夕,让我讲一讲考古,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答应去了。去了发现,现场家长比学生还多,大家都挺关心这个专业。

我肯定不会把考古学讲成像花一样,最后让大家特别失望。我们也知道,前两年湖南高分考生钟芳蓉,第一志愿报了北大考古专业,我曾经和她有一次对话,我跟她说,如果哪一天你不喜欢考古了,就应该跟着感觉走,跟着心灵走,走自己的路,用不着考虑别人怎么说。

高考选专业,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孩子按自己的兴趣来选。现在很多知识阶层开始让自己的子女学习一些所谓没有用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哲学,我觉得这是非常可喜的,而考古学,“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如果你对自己的族群、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如果你对全球的、人类的发展史感兴趣,那么加入我们,我们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安顿身心,让你做一个有历史教养和文化教养的人。

链接:二里岗文化

上世纪50年代,三位考古学家分别发现了郑州二里岗这处小遗址点,由此命名了考古学上的“二里岗文化”,又由此出发揭开了这个文化的最高结晶——庞大的“郑州商城”都邑,而这座大都支撑起了一个改写中国文明史的大时代——“二里岗时代”。

二里岗文化是以郑州二里岗遗址商代文化遗存而命名的文化类型,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是一种介于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之间的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考古文化。1950年,考古学者在位于郑州老城东南二华里的二里岗遗址首次发现了一种新遗存,由于二里岗遗址是这类文化遗存最早得以发现的典型遗址,所以1954年提出了二里岗文化的命名。该文化的重要遗址首推郑州商城。

二里岗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1300年,相当于商王成汤至盘庚迁殷之前的二十位商王在位的时间。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