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记者蹲点丨长垣农村“三块地”改革记

25.01.2019  11:5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李运海

长垣县最近受到了来自全国的热切关注,直接原因是,一场以农村“三块地”为内容的改革,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

何谓农村“三块地”改革?即2015年起,国务院在全国33个试点县推进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作为我省唯一的试点县,长垣以农村“三块地”改革引领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激活土地市场价值,撬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垣经验”,最近获得了国务院的肯定。

1月6日至7日,记者深入长垣县乡村,了解农村“三块地”改革的做法、经验,倾听正在发生的改革故事。

破冰:非农建设用地不再必须国有

1月6日,河南驼人集团立体仓库。前来拉货的客户络绎不绝,工作人员鼠标一点,客户需要的货物便自动从仓库中传出。该集团副总裁陈文喜说:“多亏长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我们得以及时建立了这个智能立体仓库和医疗器械商城,公司因此快速发展,2017年销售收入就突破35亿元。”

驼人集团当初急需一块地建设医疗器械商城和立体仓库,企业旁边就有一块37亩的土地——一家起重机厂因为不符合产业规划搬离了。当时,这块地属于乡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按照土地法的有关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转让、租赁。驼人集团要想用这块地,必须经过政府征收土地变成国有等流程,需要省、市、县盖的章达几十个。陈文喜说:“流程多、手续多、涉及部门多,时间也长,等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长垣农村“三块地”试点改革为驼人集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根据改革政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用必须变为国有土地,可以直接出让、租赁。

2015年11月,通过与村民代表面对面“谈价”,驼人集团一个月就搞定这块地:每亩12.9万元,40年土地使用权。

借助改革契机,长垣县全方位探索土地入市途径,形成“入市+”效应,保障了13个乡镇创业园区用地;建设了扶贫车间,500多个贫困人员稳定脱贫;建成了热力供应、污水处理等一批惠民工程……

试点改革以来,长垣县已入市集体土地3657亩,成交3亿多元。改革盘活了土地,用地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高兴,享受改革红利的农民同样高兴。

返乡创业人员韩永辉在长垣县樊相镇创业园区租赁土地60亩,办了个卫生材料厂,一亩地年租金1700元。按过去的政策,仅一次性购买土地就得七八百万元;现在租赁25年,一年支付10万多元的租金就行了,企业轻装上阵。

这60亩土地中有樊相镇连铺村农民翟存海的2亩多承包地,他说,“过去流转出去种花木每亩每年租金1000元,现在每亩租金多了700元,咋会不欢迎呢!”

攻坚:征地制度改革破难题

说起征地制度改革带来的好处,蒲西街道办事处崔庄村80岁的农民张书峰乐得合不拢嘴。

2014年长垣县将包括崔庄村在内的5个村庄的土地全部征收为国有土地,并建设了蒲光社区,5个村庄的农民集中居住。

张书峰一家20多口人,共在蒲光社区分到10套住房,还分到2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他和妻子共分到8万多元的征地补偿,从去年10月开始每人除了每月100元的基础养老金外,还可以领313元的社保养老金。他说:“再不发愁没地后咋生活了。”

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失地农民能得到土地赔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费等补偿,但同时也失去了收入来源,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因此土地征收常常是困难重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崔庄村村委会主任刘建强说:“办法也简单,让农民眼前得实惠,未来有保障。”

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长垣县严格划定土地征收范围,能不征收的就不征收。必须征收的,重点推进“社保+现金”的多元保障体制。

入住蒲光社区的农民,除了能分住房、分门面房、分征地钱和安置就业等眼前实惠外,对未来的保障,他们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每人每年1000元的生活保证金,不分老幼都可领取。二是加入社保。政府给每人26890元的社保补贴,农民60岁之后能领取每月313元的养老保险金。

47岁的刘建强说,50岁以下的农民大多数选择了保证金,因为钱虽然少些,但现在就能领到,“我选择了社保,将来老了有保障。”

为确保失地农民参加社保,长垣县共拿出财政补贴资金2.12亿元,其中有1.3亿元是国有土地征收中常年沉淀的社保金。

长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唐汉章说:“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也盘活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金,为中西部省份解决征地社保费积淀问题提供了思路。”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长垣县失地农民还得到一笔意想不到的分红,就是土地增值收益。过去土地被征收后,地价不论涨多少,与农民都没有关系了。2018年,长垣县请第三方对5年来土地增值收益进行测算,结果是平均每亩地增值了8万元,县里拿出10%,以现金的形式返还给村里。去年,全县25个村的村民和集体共享了3000多万元的土地增值收益。

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

1月7日,走进蒲西街道办事处云寨村,只见大街小巷都是新铺的柏油路,沿街各家的院墙或粉墙黛瓦,或镂空透景。村委会主任云发建说:“村里有个目标,就是把云寨打造成‘花香云寨’,为游子留住乡愁,让村民发家致富。”为此,村里已投入数百万元,修建了下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重新硬化了路面。

但废弃宅院的处置成了发展障碍。村委会想盘活这些废弃宅院,苦于没有政策,只能“望宅空叹”。

2018年长垣县农村“三块地”改革深入推进,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农村宅基地改革全面展开。云寨村决心通过宅基地改革,突破发展障碍。

一听说宅基地要有偿使用,村里吵成一锅粥。一些村民意见很大:宅子是祖上传下来的,凭啥要交钱?为啥要收回?

云发建说:“当时压力很大,会得罪不少人。但我还是想给村里干点事,所以顶住了压力。”

根据测算,全村141户,平均每户宅基地面积为333平方米。村里商议后对超出平均面积部分的宅基地分3个档次进行阶梯收费,每超100平方米是一个收费档次,3个档次分别按每平方米每年5元、10元、15元收费。一户多宅的,要退出多余的宅基地。

村干部带头行动,无偿退回了多余的宅基地。有16户人家户口不在村里,村干部分成4个小队找他们讲政策、讲感情、讲发展,大都同意交宅基地使用费。

村民们一看,该退的退了,该交钱的交钱了,也都纷纷按政策或退出,或交费。

云寨村发生的故事,是长垣县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缩影。

对宅基地收费面积的起点,长垣县没有一刀切,只划一个粗框框:可以根据本村宅基地的平均面积确定征收起点,但不能超过333平方米。全县501个村庄都是按这个要求,每个村根据其宅基地的平均数确定收费起点面积。

宅基地退出后咋办?长垣县各村“八仙过海”,充分利用土地政策,造福百姓。

云寨村利用退出的宅基地,兴建了污水处理厂、旅游公厕、党建广场等公共设施。同时,对交过使用费的空闲宅基地,实施“三权分置”改革,村里牵线承包给有意发展农家乐的,让闲置宅基地活了起来。

魏庄街道办事处后参木村腾退并复垦宅基地100余亩。村里将耕地指标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卖给县政府,获得上千万元,村里计划以此入股当地知名企业,获利后给村民分红。

目前,长垣县已腾退宅基地7207亩,收取使用费2700多万元。

农村“三块地”改革的强力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17年长垣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居全省县级第一位。

县委书记秦保建说:“通过改革,长垣县农村土地要素的潜力被充分激发,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土地增值收益返还渠道初步建立,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维护,有效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以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改革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记者手记

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记者在长垣县采访,却感受到一股股暖流,那是农民对改革的积极支持。长垣县农村“三块地”改革,为什么能得到农民拥护?

一是坚守了“三条底线”。国务院明确指出,农村“三块地”改革必须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长垣县始终坚守“三条底线”,摸着石头过河,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

二是以“三块地”改革推进乡村振兴。长垣县把“三块地”改革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相结合,对所有村庄都进行了规划。集体土地通过市场化流动起来,“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改革不是单纯地“描眉画眼”,而是全方位地“整容”、彻底改变村庄面貌,农村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明风尚都有了较大提升。

三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长垣县农村“三块地”改革能取得成效,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密不可分,也与村民广泛参与密切相关。改革中体现出的对农民权益的尊重,和对政府行为的约束,都是很可贵的。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