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单”转化见证“三严三实”

03.08.2015  11:02

“‘不严不实’就是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如果不认真医治、坚决祛除,就会腐蚀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就会贻误改革发展良机,就会消解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就会破坏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在浙江省“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报告会暨专题教育部署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要杜绝“不严不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为“满意清单”。(人民网)

说到“清单”,先前有四川自贡市制定出台市级部门党组职责清单和党组制度清单,那是党组部门给自己的任务清单,可以有效助推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而浙江提出的这两份“清单”,是紧密联系,有因有果的“效果清单”,“三严三实”践行得怎么样,对照一下这两份“清单”,就无须再看别的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党建工作究竟是否落到了实处,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工作“严不严”、“实不实”,要看“问题清单”的转化情况,“满意清单”的上升情况!

党的近百年发展史告诉我们,无论极左还是极右,都是“不严不实”的体现,战争年代的极左极右路线导致一次次的失利,建设时期的极左极右也造成了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教训非常惨痛。“不严不实”的虚浮作风直接影响着工作和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从近年揪出的“老虎”们来看,他们“在位”时也许嘴上的“三严三实”比唱的还好听,但所做所谓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已,这样的“把戏”,是没有办法弄出这两份“清单”的。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满意清单”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能够造出来。为了实现“清单”的转化,必须坚持“两个导向”,就是“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百姓们有什么困难,希望什么,怎样才能切合实际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党员干部们放下架子、加快步子走进下级、群众的生活和心灵,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实话,哪怕是骂娘的话,只要“骂”得有理,也要鼓励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问题导向”,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有了“问题导向”,只是工作的开始。怎样解决问题,包括“人”的问题和“事”的问题。有“问题”的干部,属于“能下”的,一定要“下”,只有“下”,才能触及灵魂,让其痛定思痛。在这一点上,浙江果断地“把庸官懒官果断调整下去,把‘狮子型’干部使用起来”,是践行“三严三实”、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体现。对于待解决的“事”,一定要及时办,及时办不了的,一定要按承诺办。“轻诺必寡信”、“民无信不立”,“事”办不好,就上不了“满意清单”,没有“满意清单”,“三严三实”就是一纸空文。

为了得到这两份“清单”,我们的党员干部们就应该不辞辛劳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还要深谙“望闻问切”,才能找到“问题”,列出“清单”;根据“清单”,再结合地方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了方案,最关键的就是按照方案进行实施,最终达到群众“满意”的结果,才能拿到见证“三严三实”的“满意清单”。

“‘问题’找得准”是拿到“清单”的前提,“‘效果’看得见”是“清单”验收的依据。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同理,在从严治党、依法治国,践行“三严三实”的进程中,也没有“平坦大道”,只有那些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在工作中以“严实”为准绳,不怕困难,披荆斩棘的人,才会拥有更多的“满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