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披露“神药”骗局常用“黑话”

11.08.2014  10:14

  记者杜萌

  通讯员朴基元

  案发地点:辽宁省大连市

  案发缘由:群众报警称,遭遇兜售

  “神药”为名的诈骗

  “抓马”“拿篮”“垫篮”,这些词语是诈骗涉罪团伙的“江湖行话”。

  人们在公共场合绝对听不到这些“黑话”,即使有人偶尔耳闻,也根本无法洞悉这些词语的确切词义。

  在辽宁省大连市,由十余名诈骗犯罪嫌疑人组成的3个团伙精心设计骗局,以“神药”为幌子,专门针对正在疗病的老年人或特别在意保健的老年人下手,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一副“神药”6000元

  3月11日10时许,王老先生行走在大连市某商场药店附近,他遇到1名中年陌生女子上前搭讪。这名陌生女子自称某医院医生,在聊天询问时,她了解到王老先生患有疾病,便向王老先生热情推荐起“神药”来。

  起初,王老先生对眼前这位“女大夫”将信将疑。之后,王老先生看到陆续走来的几个女人都跟这位“女大夫”热聊“神药”,细端详那几个女人,无论衣着、讲话都挺“有身份”。王老先生治病心切,一时糊涂,掏出6000元买下一副“神药”。

  直到王老先生回到家中,经家人劝说,他才猛然醒悟,径直前往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调取了案发周边的监控录像,结合王老先生的描述,决定将涉嫌犯罪案情报请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在分局领导指示下,警方针对涉嫌诈骗老年人的专案调查组成立。

  专案组经过对大连市采用同类作案手段的案件进行串并分析后,发现全市4年来共发生类似诈骗案件200余起。办案民警注意到,这类案件在今年3月至6月就发案18起。入夏以来,这类案件的发案数量明显有“抬头”趋势。

  经过对被害人进行走访询问,办案民警了解到,犯罪嫌疑人专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目标,着眼老年人身患各种疾病而急于求治保健的迫切心理,竭力渲染“神药”功效。犯罪嫌疑人选择守在繁华闹市区、早市、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药店附近,每逢周一至周五上午,正是他们猖狂活动的时刻。犯罪嫌疑人瞅准年轻人忙于上班、老年人上街难与亲人即时沟通的时机,对“目标”展开行骗攻势,而老年人此时往往经不住劝诱,容易自作主张掏钱购物。

  走访中,一位老大娘抱着办案民警失声痛哭,说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数千元活命钱,全被这些骗子洗劫一空。

  骗子“演技”胜演员

  历经4个月的缜密侦查,办案民警基本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

  犯罪嫌疑人分属3个团伙,成员均为中老年女性,最年轻的40多岁,最年长的60多岁。

  办案民警有些惊讶的是,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后均使用专业术语,每名成员在作案现场表现出的应变能力和“演技”几能胜过专业演员。

  办案民警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后,洞悉了诈骗团伙的“行话”:

  “抓马”——诈骗团伙将被害人或作案对象称为“马”。

  “抓马”是指团伙首要头目确定作案目标。“抓马”是否正确,决定着作案“成败”,最考验团伙首要头目的“专业眼力”。团伙头目确定要抓哪个“马”后,便有专事游说的团伙成员上前搭讪,推销“神药”。此时,其他团伙成员分布四周,密切关注“马情”。

  “拿篮”——多名诈骗团伙成员先后以各种身份出现在被害人身边“演说”,渲染亲身体验“神药”的疗效,制造药源紧缺难购的假相。获取被害人信任后,“拿篮”者“碰巧”出现,同意仅能出售一副“神药”给被害人。

  “垫篮”——当被害人决定购买“神药”后,团伙成员会根据被害人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等情况现场确定诈骗金额。考虑到被害人身上通常不会携带大量现金,此时会出现一个“好心人”为被害人垫付药费,也就是“垫篮”。当被害人从“拿篮”手中购买“神药”后,“垫篮”会跟随被害人到家中取款。

  诈骗团伙洞悉心理

  8月7日,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在市局各警种部门紧密配合下,先后抓获10名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另外5名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列为网上追逃对象。

  据中山警方介绍,公安机关通过侦破此案,彻底铲除了3个专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团伙。这些涉罪团伙长期混迹于市内各区繁华商圈,以销售“神药”为手段“组团下套”,专门诈骗老年人。据警方初步估算,此案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无论从分工协作、使用特殊言辞传输行动指令来看,还是从分级管理、分赃原则来看,这些团伙已形成高效作案流程,尤其在针对患病老年人希冀身体健康心理的把握上,有着全套施展骗术的“高明”手段。

  如何防范诈骗老年人钱财的犯罪,来自警方的提示是:老年人一定要到医院或正规药房购买药品,不要轻信民间偏方等谣言,不要私自从陌生人手中购买药品。

  尽管3个诈骗团伙被警方摧毁,但办案民警发现,很多受害人并未前往公安机关报案,这正是诈骗犯罪一度愈加猖狂的一个原因。

  (原标题:警方披露“神药”骗局常用“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