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现代化:“信息制导”促警力无增长改善

13.04.2016  12:07

  信息化催生警务现代化“金华样本

  “信息制导”促警力无增长改善

  比武场地不在训练场,而是设在室内;没有枪弹声,只有敲击键盘声。公安民警大比武,比的是信息化应用。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内,50名由各区分局、县市局推选出来的信息化实战应用尖子选手,经过48小时奋力拼搏,破案53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1人,缴获赃款赃物价值13.5万余元。

  自2011年以来,金华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大数据整合应用的方法和途径,成功推动基层信息化工作转型升级。

  金华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聂展云今天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只有提升大数据运用,不断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才能有效破解公安工作信息化瓶颈,这也是警力无增长改善的有力举措。

   社区民警走向室外

  以往社区民警开展工作,依靠的是“两条腿、一张嘴,一个本子一支笔”,往返社区、整理台账等耗用大量时间,维护各种信息系统造成重复录入,系统间数据不能共享,非标准化数据无处存储,大量口袋信息、抽屉信息无法传承,出现民警“下沉难工作、回所工作难”的现实问题。

  2012年以来,金华市公安机关围绕“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开发移动版本“一点通”系统,利用视频、拍照、3G传输、交互上传等功能,现场就能完成信息采集、比对核查等工作。

  金华市公安局副局长吕会民边演示一点通系统边介绍说公安信息化逐步将社区警务由手写脑记、耳传口授,转为民警采集、计算机录入、全方位展示共享的一体化模式。采集信息能力大幅提升,基础信息得以长时间甚至永久延续传承,使民警不再围着台账转。

  原先,社区民警登记1名流动人口需要经过6道程序,耗时8分钟,现在只要3步,两分钟即可完成。遇到逃犯等重点人员,会立即在警务通上推送提示,实现“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核查即管控”。

  截至目前,金华公安机关已采集标准地址159.8万条,建筑物照片498.8万栋、房间975.75万户,核实出租房屋349万间;构建了网上虚拟城市,金华地区的数据已经全部打通并实现全警共享,在决策指挥、警力部署、图上侦查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解决了社区警务“最后100米”问题。

   侦查人员走向室内

  侦查破案是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线索的过程。大数据、云警务技术搭建了不同种类、标准、形式数据融合共享的桥梁,使网上排查、网上布控、网上跟踪成为警务实战的基本模式,侦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感知”重点人员、犯罪分子的动向。“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网上办案、图上破案”,逐渐成为金华公安工作的新常态。

  2014年11月,义乌市北苑辖区连续发生20多起利用后视镜敲诈勒索案件。侦查员通过话单分析、人员数据碰撞分析、关系人查询等一系列信息侦查手段,成功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带破全省类似案件30余起。

  金华警方把警情搬上电子地图,与110接处警、打防控等业务系统关联,实现警情分布图上定位、基本信息一体展示。之后又开发“警情分析7日均线”工具,动态反映每日警情变化。民警点击数字直接进入电子地图,警情分布、特征规律清晰可见,各职能部门都能够更加精确地投放警力、实施打击防控,民警“足不出户”即可掌握治安动态。

  抓人破案更重证据

  几十年来的公安工作传承,主要依靠师带徒、老带新。随着执法要求日益严格,突破口供的难度越来越大,掌握充分证据、“零口供”突破案件成为办案民警必须面对的挑战。

  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监控布局、虚拟社会布控、人员和单位管控等手段革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证据收集难、固定难问题。

  5月4日17时50分,金华市婺城区一居民楼出租房内发现母女二人被害。侦查员通过调取附近楼层的监控录像发现,同楼湖南男子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5月4日23时,侦查员将张某抓获,在其包内发现一枚戒指,与被害人家中的发票及微信照片中的戒指一致。

  张某归案后一度扬言:“你们拿不出证据,一个月后不但要放了我,还要向我道歉。”但是,在警方获取的轨迹信息以及技术勘查结论等铁证面前,张某最终交代了犯罪事实。扎实的基础信息数据为侦查员提供了充足的线索来源,直接转化为定案证据。

  截至目前,金华市已建成视频监控点位23297个,采集视频监控信息45.4万条;社会面视频监控达11.8万个、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2883套,出租车普遍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学校、医院、车站等社会单位视频资源接入工作稳步推进,与治安监控形成互补。这些不断生成的信息数据,记录了大量公安管理有用信息,通过合理的加工应用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洪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