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联姻 筑巢搭桥 ——河南省西峡县探索创新县域军民融合新模式

03.07.2017  18:30

黄培灵   朱哲含

近年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河南省西峡县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步入全省经济发展20强,同时实现了军民融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频共振,引起国防部门领导高度关注,被誉为“西峡模式”。这个并不具备军民融合发展诸多要素的地方,是怎么实现军民融合的?

西峡县以龙成集团、西保集团、通宇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冶金材料集群占全国市场90%份额;以西泵公司为主的汽车水泵产业占全国市场的45%;以西铸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占全国30%的销售份额。这些企业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很大关联度,但由于西峡无驻军,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军民融合对西峡而言只是个概念。过境部队和周边部队在后勤保障等方面需要西峡支持的时候,西峡难以给予系统支持,甚至舍近求远去采购。痛定思痛,西峡将军民融合提上重要日程。

异地联姻

企业部队科研院所拧成一股绳

翻看西峡县2011年以来的县常委议军会议纪要和政府工作报告,军民融合发展始终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县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拟制了军民融合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自上而下形成大抓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保障。政府工作报告、年度目标考评等,都将军民融合纳入其中。

西峡县通过与海军武汉某研究所、南阳4家团级以上部队及5家军工企业联姻,资源共享,破解了无驻军和军工企业支撑的难题;通过与军事科学院、武汉某海军研究所、总参郑州创新工作站对接,破解了无院校和科研机构衔接的难题。

西峡内燃机排气管公司是国内发动机排气管研发基地,是该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企业董事长程武超介绍,几年来,该企业通过融合,先后与4家军工企业“联姻”,为军舰、坦克、导弹牵引车等重型装备生产排气管20多万支。2015年“9·3”大阅兵,装甲车方队用的就是他们生产的排气管。

现如今,县域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困境,西峡怎样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继续领跑远航? “从2012年以来,县里实施‘先征后返’政策,鼓励民企‘参军’,仅军民融合项目每年返还税收就达5000余万元,军地均大受裨益。县里还给军民融合企业授星定级,鼓励企业‘二次起跳’。去年底,县政府还与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在京召开军民融合发展座谈会。” 西峡县发改委主任李正君介绍。

原济南军区将西峡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确定为宣传典型,并进行了集中宣传。

然而,2010年西峡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有70%的科局以上领导对军民融合概念知之甚少,50%的认为县里军民融合走不通,缺少基础条件。

刚到任一年的周华锋县长对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态度坚决:“将来我们要在深化融合、加快转型上下更大功夫。

西峡论坛

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搭建成果转化立交桥

从2011年起,西峡县委每年组织两次“军民融合”专题研讨和专家辅导;成立由县委领导和发改委、科技、工信等12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军民融合发展指挥部”;研究制发《关于西峡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西峡县“十三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等文件;把军民融合战略列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内容。

同时,还联姻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创办全国首个县级军民融合发展平台“西峡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军转民科技项目发布大会;借力原总参驻郑州某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等资源,成立全国首家县级科技创新工作站;利用城市“互联网+”服务平台,成立“西峡军民融合服务大厅”。

近年来,西峡县连续召开了5次“西峡论坛暨科技项目发布大会”,发布科研成果126项,对接项目20多个,48个“民参军”“军转民”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创造效益数十亿元。今年6月中旬的第五届年会,军地专家领导和上千名周边县市企业代表与会,一大批军地技术成果得以转化。

在刚刚闭幕的科技部科博会上,西峡县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特邀代表,组织20多家企业参会,签订军民合作成果5项;工信部9月份将召开的军民融合大会,也给西峡县发出了邀请函……

原济南军区将西峡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确定为宣传典型并进行了集中宣传,河南省军区将其推荐上报到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

县一级政府身处军民融合的一线,必须加强国防动员机制体制建设,使军民融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近日,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孙起鹏再次发出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