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大农村和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历史性的任务更加凸显出来。中国还有6亿多农村人口,他们的精神状况,不仅决定着中国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状况,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软件,而且由于中国农村和城镇的多维联系,还大大地影响着中国城镇的精神面貌。改革开放以后,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在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好的基础,有的地方已经十分富裕,但是如何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更扎实更认真的探索和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文化资源。中国的村庄分布广泛,由于自然条件、地理方位、历史发展的不同,其文化资源的薄厚和特质有很大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农村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首先,由于地域广阔,自然和人文样貌多样,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的保留是极其丰富的。其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构成部分的诸多风俗、习惯依然活跃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已经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保持了文化的基本结构和连续性。第三,人是文化继承、传播和创新的主体,中国的广大农民有创造优秀文化生活的热情,在农民兄弟姐妹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能人,他们是中国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基础和力量。
要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我个人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改变单纯注重教育和灌输的方式,注重从既有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中,从农民的思想和情感的现实出发进行引导和激发。二是要摒弃文化建设中的进步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认真思考和研究农村和农民文化的历史、人文、伦理、美学等价值,并在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整体格局中,从更高境界上对其加以提炼、升华和创造性转化。三是要抓住青年人这个最活跃的社会主体, 注重以新的媒体形式和文化艺术样式,凝聚他们的思想情感,醇化他们的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四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际,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地创造与当地自然和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形式。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2年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意味着中国农村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期。中国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途也是十分广阔的,在中国构筑新文明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农村和农民是可以发挥巨大的历史主动性的,应该树立充分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