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先峰:焊花闪出别样的璀璨

21.12.2015  17:21
\ - 总工会
来源: www.hngh.org

    在今年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当中,有一名25岁的焊工。2013年4月,23岁的他是1224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个;2011年10月,21岁的他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银牌,成为60年来在该赛事获奖的第一位中国选手。

  这名为国争光、荣誉满身的年轻人叫裴先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

  用辉煌写就青春成长传奇的裴先峰,眼下正在远隔万里的约旦随队施工,他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一份手写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近况,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焊接技术的追求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渴望。他想和师傅一样传播焊接技能,培养出更多的一流焊工,让中国焊接技术领先世界水平。

  希望总在前面——不惧贫困,年少有志,读技校学技术打开人生另一扇大门

  裴先峰家境贫困,但他年少懂事。为了不让父母作难,他做出了放弃高中学业,省下钱让哥哥上大学的痛苦决定。

  9年前,裴先峰的哥哥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也如愿考上心仪的高中。但短暂的喜悦过后,他面对的是父母的满面愁容:兄弟俩每年需要约1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家人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去哪里弄这么大一笔钱?

  “哥哥是我们全家的希望,说啥也得先让哥哥去上大学。”裴先峰说,哥哥早一年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这个穷家会早一天得到改变,而他可以打工挣钱,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

  裴先峰曾在奥数竞赛中获奖,母亲舍不得让他辍学,但是又实在拿不出钱来同时供兄弟俩读书,只好流着泪同意了。这一年,裴先峰才16岁,在很多人的眼里,他还是一个孩子。

  也许是上天眷顾这个懂事的农家少年,一位邻居提供的中油一建技校正在招生的信息,再次激起他的求学欲望。父母下定决心:再难也要让孩子学一门技术,有了技术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2006年9月,裴先峰以高分考入中油一建技校焊接专业,开始如饥似渴学习。

  “我辅导过几千名学生,但像裴先峰这样特别爱学习、爱钻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中油一建技校操作老师王爱萍说,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她打心底里想教好这个学生。

  王老师告诉裴先峰,要想学好焊接技术,先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多上手练习,在实际操作中用心琢磨。裴先峰很听话,每天下午放学,他都要留在教室里多看一会儿书。回到宿舍,别的同学睡着了,他还在伏案学习。

  裴先峰好学,也很有悟性。每次操作后他都要把自己的试件拿给老师点评,并把老师的点评记下来,整理成学习笔记。比别人更多的付出,让他的焊接技术后来居上。裴先峰的技能很快在班上遥遥领先,并最早通过了焊接中级资格考核。

  两年后,裴先峰代表中油一建技校参加了中国石油在廊坊管道学院举办的电焊技能竞赛,获得第二名。2009年年初,他又闯入第九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能竞赛决赛,获得第六名。

  凭借出色的焊接技能,裴先峰实现了人生一大转折——2009年8月,他被中油一建选中,成为这家央企一名电焊工。他的青春也像美丽的焊花一样,从国内到海外,在一个个重点工程中绽放。

  焊定人生坐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率先完成从技校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型

  在中油一建,电焊工是主力工种,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焊接能手。“我也要成为焊接能手。”裴先峰给自己定下了最初的奋斗目标。

  裴先峰参建的第一项工程是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年产300万吨炼油工程搬迁改造,跟随的第一支施工队伍是中油一建第三工程处303工程队。

  303工程队是一支铆焊队,主要负责催化重整装置的焊接,其中的关键设备四合一加热炉壁板组对,是裴先峰提升焊接技能的新起点。

  加热炉壁板组对是相当复杂的技术活,需要掌握多种“障碍焊”工艺,其中氩弧焊打底工艺是保证加热炉壁板组对质量的关键,而这恰恰是裴先峰的技术弱点。因为是初次接触炉壁板组对工作,他很不适应,在作业时焊接速度总是比别人慢,成型也不够美观。“那时候我急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就怕拖工程后腿。”他说。

  时值冬季,处于黄土高原的庆阳雪来早,一场鹅毛大雪不期而至,室外作业受到影响,裴先峰就钻进焊工房里苦练技术。在最冷的三九天里,他也没有放弃练习,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氩弧焊打底等焊接工艺。

  “同年入厂的青工中,小裴第一个成功实现了从技校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型。这都是因为他练技术最下劲,每天比工友多工作三四个小时,并最先攻克了炼化装置焊接管难题。”回忆起裴先峰在庆阳项目建设中的表现,班长安晓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裴先峰在303工程队的出色表现,引起第三工程队领导的注意,并于2010年5月把裴先峰调到金牌施工队313管焊队。

  “我们这个队承担的都是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工艺管道安装任务。队里专门为我制订了职业成长计划,我在这里得到更好的锻炼。”裴先峰说,在师傅和工友的帮助下,他又先后掌握了合金钢和不锈钢等多个钢种材料的焊接技术。

  裴先峰表现出的焊接天赋,也引起中石油集团人事部门的关注。2010年8月,中石油集团人事部技能开发处选送他到中石油洛阳焊接安装技术培训中心进行强化培训。

  在指导老师、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曹遂军等金牌教练的指导下,裴先峰白天练操作,晚上学理论,辛苦不亚于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但他的刻苦已经不只是为了改变家庭命运,而是要立志当一名更加优秀的焊工。

  “最让人难受的是仰脸焊接,有时一不留神焊花或者铁水会顺着袖口往下流,甚至衣服被点着。”裴先峰说,有一次周末回家,母亲发现他的胳膊上烫了好几个核桃大的水泡,心疼得直落泪。

  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技能。在培训中心的学习,让裴先峰的焊接技术和综合素质突飞猛进,参加国内相关技能竞赛并取得好名次后,开始向世界技能大赛进发。

  中油一建工会宣教部部长徐哲告诉记者,裴先峰保持了刻苦耐劳的本色,在学习技术上也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闯出了一条攀登世界技能高峰的道路。

  攀登世界高峰——牢记使命,为国争光,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银牌,实现了我国在该赛事奖牌零的突破

  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是国际技能和技术培训的顶级赛事。2011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21岁的裴先峰为我国夺得第一枚奖牌。

  2011年年初,裴先峰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拔,历经11进8、8进5和5进2的淘汰赛,最终胜出。又于6月中旬在英国伦敦进行的世界技能大赛热身赛中,以排名第一的绝对优势,取得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焊接项目比赛的资格。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焊接技术的国际较量,也是对体能和毅力的一场考验。连续4天的比赛,要耗时22个小时,完成8个重达数十公斤的试件,这对个子较矮而且偏瘦的裴先峰来说,是个严峻考验。

  为了让裴先峰增强体能,在4个月的集训中,中国石油集团“金牌教练”、技能专家董留寨每天早上带他进行跑步训练,然后进行举重训练,晚上再对当天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第二天的训练要点以及赛前心理辅导等。

  10月5日,比赛正式开始。参加焊接项目比赛的选手来自31个国家,裴先峰除了与英国选手有过交流,对其他国家选手的实力一无所知,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比赛信心。他要在4天时间里完成4个模块的比赛。

  第一个模块,是由专家组从22个国家给出的22道试题中随机抽选5道题,裴先峰抽到的题是T型角焊缝、管材焊接和板材对接焊。

  他娴熟地运用国际焊接标准精心操作,高水平完成了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等模块的焊接。前3个比赛日,裴先峰的焊接件均一次性通过焊缝X射线探伤、折断、弯曲和水压等试验,成型美观,质量优秀,折服了现场30名国际裁判,获得了最高分:A级。

    最后一天的比赛是不锈钢板材结构焊接,裴先峰拿到试件后发现,与他在国内训练使用的钢板厚度稍有误差不同,大赛主办方提供的钢板是完全标准的,厚度分毫不差。钢板厚度有差异,会导致焊接电流的参数有出入,准确控制电流成为裴先峰在比赛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他把电流加大了2安培进行焊接,外观令人满意,但X射线显示,内部焊接有一点点缺憾。

  “本来有优势的不锈钢焊接,恰恰成了这次比赛的扣分点,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裴先峰说,最终他以3分之差憾负韩国选手,获得银牌。

    载誉归来,裴先峰悄然回到313工程队,投入到重点工程施工中。闲暇之余,他不是在焊房勤学苦练,就是向工友传授技艺。他说,这是一个工人的本分。

  点评: 出身贫寒,决不向困难低头;学历不高,跻身世界技术能手行列;敢于挑战,世界大赛上为国争光;荣誉满身,依然保持工人本色……“90后”小伙裴先峰用青春无悔书写了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成长历程。他身上体现出的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成为激励年轻一代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