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检测称瓶装水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超10%

08.05.2014  17:48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小麦粉等11类食品监督抽检情况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其中,瓶(桶)装饮用水、配制酱油不合格率分别达11.9%和14.3%,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该局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范围内对食品国家监督抽检通报。本次抽检的11类食品包括小麦粉、糖果制品、果冻、葡萄酒及果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添加剂(食用明胶、食用卡拉胶),抽检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达到7719家,抽检样品共计21682批次。

本次抽检的饮料范围包括瓶(桶)装饮用水、固体饮料、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汽水)。共抽检饮料样品6066批次,覆盖30个生产省份的3288家企业。其中抽检瓶(桶)装饮用水样品2846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4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1.9%。本次抽检的酱油范围包括配制酱油和酿造酱油。共抽检酱油样品718批次,覆盖30个省份的521家生产企业。其中抽检配制酱油样品21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4.3%。

据介绍,抽检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大多为规模较小企业,反映出这些企业在卫生条件、原材料使用、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上存在缺陷。本次监督抽检未发现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本次餐饮服务食品监督抽检样品122792件次,发现问题样品为6.56%。抽检结果显示,餐饮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仍有存在;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罂粟壳,在辣椒及其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针对瓶(桶)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率达11.9%情况,该局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表示,总局已严格要求各地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对达不到生产许可条件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许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该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铁汉表示,针对食品国家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该局已及时责成各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调查处理,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监督企业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停止生产、销售该食品;对库存的不合格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全面清理,对已出厂、销售的不合格食品依法召回,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王铁汉称,下一步,该局还将采取市场抽样、异地抽检、轮流检测等方式,集中问题突出的重点食品品种,继续实施食品国家专项监督抽检,同时加强对监督抽检工作质量检查,倒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倒逼食品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保证生产安全食品。

责任编辑: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