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一高近两年一本升学率超过30% 被称高考工厂

05.06.2014  12:57
一所“超级中学”高考前的一天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简陋、拥挤的宿舍里,陈会欣从杂乱的床铺上爬起来,她只有斜侧着身子,才能从床缝间30厘米的距离中间挤过,到水房洗漱。

  去年,陈会欣高考失利后,来到这里复读。“受一年苦,受益一辈子。”父母这样告诉她。

  在过去的两三年,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一时间,县城拥来了四面八方的高考失意者及朝圣者。这里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首席记者 赵媛/文 记者 沈翔/图

   5:50

   班主任到校 防学生“早起

  5月30日5点30分,郸城县城一片安静,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

  新华路中段却已经热闹起来,蹬着三轮车卖肉夹馍、鸡蛋灌饼、豆浆的小贩从县城各个角落往郸城一高附近聚集。他们的到来,昭示着这所中学新的一天开始了。

  夏天的暑气很快升腾起来,郸城一高的宿舍楼里,不少学生苏醒。

  陈会欣的宿舍在二楼,屋里住了16名同学。8张高低床紧挨着墙的一侧并排形成了一个大通铺,床的另一侧,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人多地方窄,过道里也摆着包、拖鞋……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此时,班主任已各自从家陆续到达了各个教室门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防止学生“早起”。说是监督,老师们也只是远远地看着,不让同学们在6点以前到教室。

   6:00

   几千人洗漱 几乎听不到声音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

  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陈会欣迅速地冲到外面洗漱。宿舍楼下,有两排水龙头。为了节省每一秒的时间,学生都把牙具和毛巾塞在水龙头上方的防护网,或者放在窗台上,如同蜂巢一样。

  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让每个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数百套长相雷同的牙具、毛巾中找到自己的,并占据最佳的位置,用最短的时间刷牙、洗脸。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只训练有素的“蜜蜂”忙碌进出,互相不打扰,更不会发生碰撞。

  几分钟后,洗漱完毕的同学已经整装完毕。他们或去食堂吃饭,或买个鸡蛋灌饼、馍夹菜边走边吃。

  寝室楼离教室也就百十米,人潮涌动,安静而有序。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轨迹,上楼或去一楼教室,每个人都是直奔目的地,行色匆匆,丝毫听不见追逐打闹和说笑的声音。

  7点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已进了教室,早读声声声入耳。

   7:00

   最后一排学生

   半个屁股”在教室外

  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

  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赵帅正在教室里读英语。去年高考,他的成绩只够上三本,复读的目标,是二本。

  当初,父母也是千打听万打探,才决定让他来郸城一高。这里曾培养出省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也是全省领先。抱着拼一年的打算来到郸城一高,赵帅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多”。

  原本,赵帅喜欢运动,但自从复读,他变得有些“”。

  “教室太挤了。”赵帅说,坐到座位上,伸个胳膊踢个腿都会碰到同学。自己想趁课间在教室里走动一下,会打扰到更多同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赵帅所在的班有110名学生,他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高三还有个班,160多人。

   9:00

   考前每两天一套试卷又来了

  9点,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

  在高一高二教室里,老师用扩音器正在上课。站在教学楼外,带着豫东口音的男中音,慷慨激昂的女高音,汇成一部雄壮的“交响乐”。

  临近高考了,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考卷发下来,每个人都低着头忙做题,教室里“连掉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为了方便考试,课本和练习题都堆在教室外的地上,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对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人来说,这些题目就是他们要面对的“海洋”,想要到达彼岸的大学,必须勇敢游过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