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联总裁陈群:P2P行业直接又直观的服务了民生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行业异常火爆,行业整体呈现了双向发展,一方面,规模继续扩大,平台数量成倍增加,成交额不断创造新突破;另一方面,问题平台屡创新高,涉及资金数额巨大。
《人民日报》曾在2014年就“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和民生两者关系”发文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但是他的根本也是金融。既然是金融,就应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为根本。”
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很热烈,虽然存在许多不同认识,但有一个基本共识:尽管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创新性地运用了互联网理念与技术手段,但它本质上还是金融。既然是金融,就应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为根本。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管,应从这个原则出发。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想走得长远,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化交易方式比传统金融通过物理网点和人工进行交易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汇集对接多样的资金供需信息的成本低。互联网无疑是目前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发展最快的信息交流方式,能够在很短时间进行信息的大范围聚集、传播。P2P(个人对个人)、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应用凸显了互联网的这一巨大能量,一些在传统金融看来不太够格甚至完全不靠谱的融资需求,通过互联网金融能够很快获得资金。可见,互联网金融能以低成本满足那些传统金融无法满足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融资金额小、融资需求不够规范、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无利可图”的金融服务需求。
作为一家大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问题方面,中资联总裁陈群先生直言:“我们本身在运作的产品和从事的P2P行业,就是直接又直观地服务了民生。”
他具体解释到:“首先,金融存在的意义,就是货币的流通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我们能看到一些平台可能做得是股票配置等这类事情,实际上它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实体经济的服务上,但是它也算是间接参与了。我们公司从P2P这个板块来说,我们是直接服务小微企业主和这些消费人群的,这其实就是直接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其次,我们公司的产品结构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投资客户往往来自于大城市,因为他们手头有富余的财富,需要有人帮他们去做财富管理服务,其实财富管理服务也是属于民生的一项。而我们的借款客户,就像做了一个“南水北调”的工程,我们在大城市里让出借人的钱帮助中小城市的小微企业主和大城市的消费人群,让这个货币在融通过程中,做了一个价值释放。”
为更好发挥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作用,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讲,一应找准自身定位,抛弃短期心态。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较早的美国的经验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主要发挥对传统金融的补充作用。没有政府信用支撑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想成为传统金融企业那样的百年老店,必须更加注重诚信。二应练好内功,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是高风险行业,互联网上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作为两者的结合体,需要面对的风险是双重的。在风险控制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向经验丰富的传统金融企业学习,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建立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用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三应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