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龙玉璧
2019 年台湾秋拍精品推荐:螭龙玉璧。
福州博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藏荐栏,为藏品强大的传播效应向各位买家推荐经国家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甄选的艺术珍品,为藏家牵线搭桥,让千百件艺术珍品价值被发掘与重视,在拍卖会上得以高价成交。
此螭龙玉璧为汉代风格,长度: 26cm 宽度: 14cm ,厚薄均匀,中有圆孔,玉璧因长期埋在土中,玉表面有鸡骨白和褐色的土沁,沁色自然满布。正面浮雕五只螭龙,螭龙曲颈扭体,栩栩如生,其中从螭首到蹬踏有力的四肢,似能在流云中美妙腾跃,让人有更立体的视觉感受,也是西汉玉器最引人瞩目的美学密码,背面阴刻饕餮纹,数量少,难得一见,非常值得投资收藏!该藏品将参加台湾 2019.11.12 拍卖会,有兴趣的藏家欢迎届时光临 。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 " 六瑞 " 之一。《尔雅 · 释器》载 :" 肉 ( 周围的边 ) 倍好 ( 中间的孔 ) 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之环。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径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孔径的称为环,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认为美石 -- 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周礼》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 " 六器 " 、 " 六瑞 " 。实际上玉礼器出现相当早。良渚文化中就出现大量玉琮、玉璧,数量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后来的历朝历代只能望其项背。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 30 直至 50 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汉代有着品级的达官贵人甚至死后全身上下要裹一层用金线银线或铜线丝线连缀玉片的衣裳,并且在人体的九处孔窍里也塞进玉。自然,死人的两手里有玉,叫玉握。双目遮盖了玉,叫玉瞑目。耳朵眼儿里的叫珥,或叫瑱(读田)。这里,我要讲明的正是“玉塞九窍”的亡人口中之物——琀蝉。而雕成蝉,这源于蝉能由地下洞出得生。除《后汉书 · 礼仪志(下)》写“饭含珠玉如礼”的“礼仪”意思,玉蝉在亡人口中,无非是要亡人“蝉蜕”复生,灵魂延续,它的形象是收敛着翅膀的。又有一功能说,清徐珂撰《清稗类钞》正文注:“口实曰琀。古人多以水银殓,因水银性活易流,遇玉则凝,故用玉以塞之,而现在则打孔穿线用于把玩。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 5000 多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当年,林徽因设计的国徽图案就是以玉璧为主体。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 5 、 6 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玉璧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为随葬品,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馈赠。从这个意义上讲,玉璧是一种更趋神化了的权力的象征物,做成圆形,所谓“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当然表示其权力是上承天意,有着难以言喻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