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做大集群规模 促壮主导产业

30.06.2014  12:39

  虞城县围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破  解瓶颈,力促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竞争力由弱到强、产业集群由散到聚的蜕变,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靠产业集聚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以培育主导产业扩大增长点。在产业集群培育中,立足产业基础,着力扶持高长性产业。虞城县委、县政府基于两大块状经济,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注重产业的协调和配套。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五金机电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服务,形成了完善的五金工量具产业链,  “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趋于完善。同时,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迪食品集团,引导入驻食品企业13家。

        以自转型升级转化拖累点。虞城县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金机电产业重点调结构、促转型,发展精工产品,增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电动车发展方面,重点发展城市载重电动四轮车和时速小于30、大于20公里的农村载重三轮车;钢卷尺产品走出传统制造方法,向塑制等新材料卷尺方面发展,手工工具向电动工具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是扩规模、接短板,完善产业链条;食品加工产业着力建基地、创名牌,壮大产业规模。

        以要素平台建设抓好关键点。虞城县委、县政府把工作关键点放在要素平台建设,倾力打造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公共产品检测和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出口贸易平台——建成了河南省黄淮四市唯一设在县级的公用型“保税两仓”;投融资平台——建立了银、政、企沟通协调长效机制和完善的银企合作服务体系;土地整理平台——建立健全以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综合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的长效机制;人力资源平台——建立了人力资源支撑平台和供需结合、收集发布统一的人力供需网络体系;城市支撑平台——坚持功能集合构建,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以品牌创建抢占制高点。虞城县委、县政府结合虞城发展实际和产业特点,通过政策支持这个推手,扶助打造企业品牌,对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成功的企业,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同时,致力于推广和应用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建立标准联盟,共同采用先进标准。

        虞城县围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瓶颈,力促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竞争力由弱到强、产业集群由散到聚的蜕变,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靠产业集聚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以培育主导产业扩大增长点。在产业集群培育中,立足产业基础,着力扶持高长性产业。虞城县委、县政府基于两大块状经济,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注重产业的协调和配套。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五金机电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服务,形成了完善的五金工量具产业链,  “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趋于完善。同时,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迪食品集团,引导入驻食品企业13家。

        以自转型升级转化拖累点。虞城县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金机电产业重点调结构、促转型,发展精工产品,增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电动车发展方面,重点发展城市载重电动四轮车和时速小于30、大于20公里的农村载重三轮车;钢卷尺产品走出传统制造方法,向塑制等新材料卷尺方面发展,手工工具向电动工具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是扩规模、接短板,完善产业链条;食品加工产业着力建基地、创名牌,壮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