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就是“Z”VR

03.08.2015  15:36

    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的20亿美元,重新引发了全球对虚拟现实的关注;随后,Google用看似玩笑又绝非玩笑的一个纸盒——Cardboard,与开源了的Oculus Rift DK1, 直接点燃了消费者、创业者和投资圈的巨大热情。苹果、微软、索尼、英特尔、三星、腾讯、惠普、HTC······这份名单几乎写上了所有当代最顶尖大公司的豪言壮语,甚至包括已经趴下了的诺基亚,都试图借助虚拟现实东山再起。这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高度技术化行业,转瞬间即成为风口上飞得最高的“”,万众瞩目。在刚刚结束的ChinaJoy上,由众多虚拟现实产品所引发的汹涌人群,即为一例。

2015 ChinaJoy火爆的虚拟现实体验现场

    对于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社会层面是如何理解的呢?

    百度百科说,“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资本市场说,“虚拟现实(VR),是指利用电脑模拟出一个虚拟空间,使用者置身其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官体验”。消费者说,虚拟现实是“3D电影”;这个由目前国内出货量最多、诟病最多、股东最有钱的某款头盔产品所带来的认知误导,遗毒匪浅。

    VR=左右分屏?

    VR=3D(甚至2D硬转制的)电影或游戏?

    VR=头盔+电脑(甚至要求高配台式机)+尾巴状的各种数据线和配件?

    VR=纸盒(塑料)框架+树脂(甚至菲尼尔)镜片+越贵越好的手机?

    曾经在2015年初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的“咔咔熊”AR应用,是虚拟现实么?

    从商品化后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形态来定义 “虚拟现实”,很容易陷入混乱。这也是迄今为止,严重束缚市场受众认知,甚至阻碍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么,虚拟现实究竟是什么?作为国内VR行业少有的专注于系统级软件开发的ZVR.com,给出了答案——

    从技术角度讲,虚拟现实是以“”为核心的新型“输入输出(I/O)技术”,它代表了计算(机)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与市场选择。它根据人类的生理与心理经验、规律,以感知三维现实世界和构建身临其境的三维虚拟世界为手段方式,追求具有沉浸感(Immersion)、互动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的丰富而真实的用户体验。

输入输出(I/O)技术发展简史

    ZVR.com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是源于对“维度”的追求:从“一维”的离散输入输出,纸带,键盘,一维距离显示器;到“二维”的鼠标输入,二维图形界面与显示;再到三维的动作识别、全息投影和三维立体显示器。计算(机)技术从人类能力的增强和外部扩展为出发点,其演变路径在逐步转变为适应人的自然能力本身,并在此基础上内化为人类能力的一部分。

ZVR确立的三大关键技术方向

    在虚拟现实不断发展的路上,一切有违人的自然本性与能力的技术实现方式,都将是反历史、反趋势的,未来对于第三维度Z的技术追求将成为关键;以此为核心,为了用户体验,ZVR已经构筑起了自己的技术竞争壁垒——VR渲染、全景播放、4K视频手机解码、普适性反畸变与色散算法、PC游戏无线畅玩于VR头盔的“屏幕穿越”、VR影院、VR游戏室、系统级SDK套件、内容分发与工具属性兼具的“临境”App——并在不断扩大这种底层算法技术优势。同时,ZVR.com甚至很快会推出高低配两版的虚拟现实头盔,MGlass Classic,并以成本价面世。

    以自有技术研发为起点,和Oculus、微软、索尼、谷歌等国际一线企业站在一起,并紧紧跟随;根据团队优势和资源,随时在个别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占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虚拟现实行业蓬勃发展中不断赢得机会。ZVR认为,盲目照抄照搬并未彻底开源的Oculus DK1,将在未来面临巨大的风险。

    今天的虚拟现实,就是二十年前的互联网;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所谓商业模式创新,而虚拟现实,将注定是一场从Z开始的技术长跑;只有最好的技术,才能推动最好的硬件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诞生。

    本文作者:金守中,ZVR.com联合创始人兼COO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