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长孙忆祖父:有军人威严 记忆力超群

18.03.2015  17:49

蔡廷锴长孙蔡醒民回忆祖父曾专门寄家书叮嘱“有一分钟也要以学习为要”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领蔡廷锴的长孙蔡醒民在祖父的墓前敬献了鲜花。当年,蒋光鼐和蔡廷锴领导下的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奋战,击碎了日军企图“四个小时攻陷上海”的美梦。如今,抗日英雄长眠,他们的子孙还在继承他们的遗志。作为蔡廷锴将军唯一留在广州的直系亲属,蔡醒民20年来遍访尚在人世的十九路军老将士,召集阵亡将士的后人,每年举行纪念活动。祖父在他的心里是慈爱的,也是威严的,祖父对他的谆谆教诲他一刻也不敢忘。

童年记忆:

祖父有军人威严 看报纸和孙子辩论

蔡醒民是蔡廷锴的长孙,他跟着爷爷长大,除了继祖母外,和蔡廷锴在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的就是他了,在他脑海里爷爷总是有一种军人的威严。

读中学时,蔡廷锴常常要求孩子多读报纸,多看社论,看过之后还会与他们讨论。蔡醒民那个时候只有十几岁,报纸的社论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看过之后常常记不住,蔡廷锴和他讨论时,他说不上几句就卡壳了。

而蔡廷锴记忆力超群,孙子只能说几句,而他却能说几十分钟,他看蔡醒民答不上话,就开始教训起来:“你就是不用心学习,这有什么难的呢?你现在生活安稳、不愁吃穿,如果把心钻进去学习,哪有学不会的道理?”

蔡廷锴还常常教育儿孙要遵纪守法,不能做破坏社会的事情,他对蔡醒民说:“你如果不守法,就不要做我蔡廷锴的孙子。”

成年生活:

远赴山东工作 “甚念”常挂祖父嘴边

蔡醒民高中毕业考上中国地质大学,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被子去报到,蔡廷锴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现在我国缺乏地质学人才,以你的体格甚为适宜,你现在是大学生了,以前不良的恶习要彻底改过,凡事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有一分钟时间都是以学习为要。”

“我的祖父是十分务实、勤俭的人,十分反对浪费。”蔡醒民说,上大学时学校号召学生们劳动种地,他回家告诉祖父,在学校期间学生们掀起粪池盖挑大粪种地。听到这些话蔡廷锴乐了,他对孙子说:“你们大学生就应该这样锻炼锻炼。”

1963年大学毕业时,蔡醒民按照国家分配去了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地质队,负责水坝、水库、电站、桥梁、打井等建设工作,一干就是10年。

抗战胜利前,蔡廷锴忙于民主运动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才真正过上家庭生活,可是蔡醒民远赴山东工作让最后一个和他在一起的儿孙也离开了他。“我的父亲很早就去广州工作,两个姑姑都下放到外地乡下,我离开北京后,家里就剩下祖父和继祖母两个老人家了。”

虽然内心寂寞,但是蔡廷锴仍然写信鼓励蔡醒民在山东好好工作、照顾好身体。他不会写儿女情长的话语,只是在信中说:“醒民孙,久别甚念……近来工作繁忙无暇写信给你,望你对于身体善为保养,凡事不可操之过急。”“1968年,我在山东时接到电话说祖父病危,我回去后以为祖父还能支撑下去,可是没有多久他就病逝了。”蔡醒民深感遗憾。

将军友谊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在蒋光鼐和蔡廷锴的带领下抵抗日军,迫使日军三易将领,最终签订停战协议。

蒋光鼐和蔡廷锴将军为国效力,情同手足。新中国成立后,蒋光鼐长期担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蔡廷锴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后来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继承遗志 寻找十九路军存世将士

1973年,蔡醒民被安排到广州白云太和帽峰山的金矿工作,几年后进入中山大学地质系任教直到退休。

如今,蔡醒民已经在广州生活了42年。1995年时,他担任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属广州联谊会会长,后来改名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历史研究会。这2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十九路军的老将士和阵亡将士的后人。目前还有4位19路军将士存世,都超过百岁。每年的纪念日和清明节,蔡醒民都会和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负责人热心举办纪念活动,目前已经注册的十九路军将士的后人达到了100多名。

责任编辑:潘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