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微评:葛兰素史克敲碎进口高价药“盔甲”(图)

19.05.2014  18:50



  尽管葛兰素史克案已被定性为公司犯罪,但对该事件的议论还远未终结。

  据报道,葛兰素史克一手搭建的贿赂链将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15元的药来华能卖到207元,药价比国外高七倍,行贿费用在药价中占到三成,令人咋舌。

  在国内,以药养医的痼疾一直广受诟病,这也成为“高价药”赖以生存的土壤。进口药在国内有众多拥趸,百姓也一厢情愿的认为其高成本、高药效必然伴随着高定价。可曾想,进口药的高定价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黑色利益链。

  对葛兰素史克案的关注不应只是“就事论事”,我们更希望它会是一场肃清商业“黑金”风暴的开端。当以雷厉风行之势横扫包括医疗卫生领域在内的各个行业的潜规则,让行业黑色秘密无处藏身。

  在相同的商业土壤和规则中,各个领域诞生的外资“黑金”内幕有着惊人的相似。2003年,昆明沃尔玛公司贿赂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原党组书记彭木裕,被称为“沃尔玛案”;2004年,朗讯被曝光在3年间出资千万美元为近千人次的中国政府官员、电信运营商高管出资“访问”美国,前往夏威夷、迪斯尼乐园等地游玩,被称为“朗讯案”;最近几年,CCI、力拓等跨国公司轮番在中国曝出商业贿赂丑闻。

  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外企在华频发的行贿,其背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这意味着,要彻底整治“黑金”内幕,就要对贿赂链条上的诸个环节各个击破。

  但仅靠一个个反腐“战役”来敲震隐藏在各行业中非法牟利的链条,看起来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们亟待监管、监督、监察三管齐下:一是要有一个公平、净化的商业环境,法律法规要更加健全;二是从业者应当有行业自律,约束自身行为;三是要让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走上制约权力、撕开非法利益链条的第一线。几方合力,才能铲除滋生各种“黑金”的土壤。

  因“黑金”链条的曝光而倒下的,葛兰素史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信息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