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厅长在河南豫剧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08.05.2014  03:34

在河南豫剧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丽萍

(2013年7月17日)

尊敬的杨承志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的直接支持下,在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下,河南豫剧院今天挂牌成立了!这是豫剧艺术发展的一件盛事,也是院团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藉此机会,我代表河南省文化厅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有关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热爱、关心、支持豫剧艺术事业发展的中直各有关单位、省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河南豫剧院的全体演职员工表示诚挚的祝福!

豫剧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渊源于黄土地,植根于大中原,具有浓郁而深厚的民族地域人文风采,是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上一个世纪,豫剧院团遍及大半个中国,包括宝岛台湾在内,至今仍有13个省份有国办豫剧专业团体,并在海外华人中影响广泛,也拥有辉煌的历史和成就。新世纪以来,河南豫剧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硕果累累。新创剧目《程婴救孤》、《香魂女》、《常香玉》、《清风亭上》、《村官李天成》、《苏武牧羊》精品迭出,长演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且接连夺得国家戏剧“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多位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国家戏剧“文华奖”,多位剧作家获得“曹禺文学奖”,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河南戏剧现象”。《程婴救孤》、《清风亭上》等剧目多次代表中国到欧美国家交流演出,成为民族艺术走向世界的中华名片。在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的基础上组建河南豫剧院,是院团深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是豫剧艺术发展壮大的需要,是省委、省政府助力豫剧事业更上层楼、再创辉煌的要求和期盼。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河南豫剧的历史见证了几乎百年的沧桑。河南省豫剧一团是常香玉先生生前所在的剧团,有过闯荡江湖、创立流派、捐献飞机、赴朝慰问的英雄壮举;省豫剧二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部队的娃娃剧团,在解放战争中有着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地宣传的光荣历史;省豫剧三团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工团走来,脱下军衣,穿上民装,曾到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作豫剧的专场演出。60年代,全国数十个艺术院团曾移植或改编过三团创演的现代戏剧目,成为闻名全国的现代戏剧红旗团。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和发展历程中,一二三团分别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艺术领域,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创立了各自的艺术品牌,留下了《花木兰》、《白蛇传》、《战洪州》、《大祭桩》、《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秦雪梅》、《三哭殿》、《抬花轿》、《朝阳沟》、《小二黑结婚》、《李双双》、《刘胡兰》等唱响全国的经典剧目,还产生了常香玉、阎立品、唐喜成、杨兰春、王基笑等老一辈闻名全国的戏剧艺术家,和今天的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魏俊英、柏青、范静、杨红霞、汤其河、李宏权等一批中青年戏剧艺术家。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巨变,传承发展了民族艺术,给全省人民带去了欢声笑语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带动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艺术人才,培育了一批中青年豫剧观众。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创立和传承的“戏比天大”的豫剧精神永远铭刻在了民族艺术发展的历史丰碑之上,成为全国戏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在河南豫剧院成立之时,让我们对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的老一辈豫剧艺术工作者,向现在工作在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的所有演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西风烈,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华民族胸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走向未来的今天,在民族艺术、中华文化历经万难而不死、昂首阔步走进当代、跨入艺术民族文化之林的今天,在一亿中原儿女集体唱响“中原梦”的交响声中,河南豫剧院的成立,代表着艺术院团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施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升级版,代表着民族艺术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固本求变、传承发展的升级版,代表着豫剧艺术在艺术理论、艺术实践、艺术成就上比肩乃至超越其它姊妹艺术水准的升级版。河南豫剧院,责任沉重而博大,使命艰巨而久远。我们祝愿河南豫剧院这艘中国豫剧“航母”像“辽宁号”一样扬帆启航,走向海洋,我们祝愿豫剧艺术花开天下,誉满世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