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8岁菜贩在外地卖菜13年 只回乡过了1次年(图)

21.02.2015  14:17

菜贩魏仁虎:在杭卖了13年菜,只回乡过了一次年

“过年我们不回老家。”58岁的河南籍菜贩魏仁虎,从泡沫箱里拿出凌晨4点多批发来的番茄、黄瓜、青菜,不停补到已经卖空的摊位上。

昨天,像下沙高沙农贸市场内的菜贩魏仁虎等一样,杭城不少农贸市场的外地菜贩仍守在自己的摊位上,为准备年夜饭的杭城市民供应新鲜的蔬菜、肉蛋、水产。

带着全家

留守杭州农贸市场

“魏仁虎是整个农贸市场里,春节留在杭州卖菜次数最多的经营户。”下沙高沙农贸市场经理陈利忠告诉记者。

2001年,原先在老家做收废品生意的河南人魏仁虎,举家来到杭城闯荡。他们租赁了下沙高沙农贸市场的蔬菜区摊位,做起蔬菜零售的生意。14年来,魏仁虎仅有一次春节,是回老家过的。

记者在高沙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老方的带领下,找到了58岁的魏仁虎。

魏 仁虎的女儿魏小雪成了爸爸的“代言人”,她在自家摊位上,一边麻利地剥笋壳、削笋根,一边向记者诉说着父亲的辛苦。“每天凌晨0点,我爸跟我哥去勾庄蔬菜 批发市场进货,凌晨4点30分回到农贸市场,然后马上理货、排货,一直忙到早上7点30分左右。我哥还回出租房睡一觉。我爸白天都守在摊位上,整天不怎么 睡觉的。”

“我最多一天睡2个小时。没有生过病,身体好得很。”魏仁虎对缺少睡眠,似乎满不在乎。他不停地在摊位上走进走出,一会儿去倒垃圾,一会儿又是理菜、摆菜……一刻都不歇息。

魏仁虎的妻子、儿媳妇都在紧邻的另外两个蔬菜摊位上,忙碌做着生意。12岁的小孙子捧着饮料,一边叫着“爷爷”,一边高兴地在自家摊位里钻来钻去。

“我们家一共有3个摊位,可以算是整个菜场生意最好的。”魏仁虎自豪地告诉记者。

斜 对面的好几个摊位,已经空空荡荡。“他们已经回去过年了。我们不回去。春节前最后两天,我们生意最好。大饭店、公交公司、一些大酒店等都要我们供货,零卖 生意也很忙的。全家人到了春节边上,忙都忙不过来。”魏小雪笑了笑,向记者解释春节不回老家的原因,“再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早就没了,老家那边的亲 戚也就是姑姨之类的。”

陈利忠说,整个市场一共有175个经营户,来自河南、湖南、湖北、衢州等地,“今年春节留下来的有一半左右。”

忙惯卖菜生意的魏仁虎,打算大年初一、初二继续到菜场里摆摊。魏小雪解释,“老爸(算是)来玩的。可能摆个几个小时,没人也就早点收摊走人。”

过年了,

3毛、5毛的零头都抹掉

一些来买菜的人走到魏家的摊位前,停下了脚步,挑拣着一把把蔬菜。“老板,帮我称一下萝卜。”“称一下番茄”……

守在电子秤台旁的魏仁虎,马上眼睛放光,嘴角上扬。

“37.3元。给37元吧!”

“35.2元。给35元吧!”

“26.4元。给26元!”……

魏仁虎装起一袋袋蔬菜,灵活地上秤,然后自动抹掉了一个个价格的零头。

一个个买菜的市民,拎着菜,满意地离开。魏仁虎空闲下来,转头告诉记者:“过年了,3毛或5毛的零头,我们都不要的。如果你要的话,他下次就不来了;你不要的话,他下次还来。”

对面卖火腿等肉品的经营户童师傅走过来,笑嘻嘻地说,“卖菜一年,老魏能赚几十万元。”

而老魏一家却对一年的营业额和纯收入,甚至一年总共卖掉多少斤菜等等,都表现得很“低调”。“没有多少啦,全家人也就赚个打工的工资。”

有人表示不相信。老魏摆出了理由,“我们赚不了多少,拿货的价格不便宜。比如,早上我从批发市场拿来的蔬菜,拿货价就比平时涨了一半还要多。”

老魏说,黄瓜拿货价原来2元一斤,现在5.8元一斤,我们的零售价6元一斤;洋葱原来拿来的价格1元多一斤,现在拿货价是2元一斤,零售价2.5元一斤……“我们基本不涨价,利润每斤也就几毛钱。关键是卖得便宜,生意才好;卖得贵,生意就差。”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