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使心存善念变得怯于行善

25.02.2016  14:45

去年12月,四川盐亭13岁单亲家庭女孩梁颖,因患癌症晚期且家庭贫困,引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并响应呼吁纷纷捐款,仅有账目可查的捐款达到11万余元。梁颖的父亲、爷爷曾承诺,治病结束后,剩余的钱将捐给需要的人。今年1月14日,梁颖病重不治去世。有爱心人士发现,当初的捐款并没有用完,于是联系梁颖的家长,但被告知不愿意退钱。于是,一场捐款后的退款风波在盐亭发酵。(2月25日,成都商报)

据悉,爱心人士希望患癌去世女孩家属退捐款,是因为他们希望梁家退4万元,再捐给镇上一名患尿毒症的5岁孩子使用,这也是让爱心继续传递。

网友的一片口诛笔伐,不由得引人深思。从道德层面上讲,梁家父子该信守诺言,将剩余善款捐出,但梁家并没有信守他的诺言,将爱心传替下去。这样的结果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不免让猜疑与不信任的情绪蔓延。长此以往,即使人们心存善念也变得怯于行善。爱心人士的捐款虽说是无私奉献,但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善款用在更合适的位置,而不是被受捐家属占为己有。在这里笔者愿意给心存猜疑的爱心人士一些宽慰。一方面讲,梁家这种情况只是个例,不可窥一斑而见全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健康和谐的社会是不会让为善之人心寒的。从另一方面讲,作为爱心人士,将爱心奉献出去了,既然是无偿捐款,受捐人又家遭变故,就大可不必太去和受捐人计较。毕竟善事是和善念相辅相成的,古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责任编辑:周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