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中国要关心的都在这里了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英国与欧盟的“脱欧”第二轮谈判17日至20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
这场预计至少长达两年的“技术大考”属于欧洲内部事务。但英国一旦“脱欧”,必定会给中英、中欧关系带来影响。你想的“脱欧”,不只是技术活那么简单。对这场大戏,中国应该关心什么?
【二轮谈判,聚焦核心议题】
英国与欧盟的“脱欧”第二轮谈判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举行,谈判将进行4天,核心议题主要包括:公民权利、脱欧费、北爱尔兰边界安排。
本次谈判是双方一次重要的实质性谈判,颇受外界关注。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的前景并不乐观。
【一张照片,英欧分歧尽显】
谈判首日,一张据称是会场传出的照片走红网络。照片中,英国脱欧大臣戴维斯面对欧盟代表时未带笔记或文件,双手空空如也,而欧盟三名谈判代表手中都拿着厚厚的笔记本。
(伦敦分社记者供图)
这立即引发英国媒体批评,并说这代表了双方的巨大分歧——欧盟想谈的很多,但英国似乎还没想好该谈些什么。调侃归调侃,却细思恐极。
双方的核心分歧主要有三:
—— 首先是公民权利。 欧盟希望“脱欧”前在英欧盟公民的权利“一切照旧”;但英国希望设定截止日期和宽限期,将欧盟公民根据居住年限“区别对待”。
—— 其二是“分手费”。 欧盟强调英国需尊重其作为欧盟成员国时所承诺的金融义务(据传高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欧元);英国则指责欧盟是在“敲诈”,表示无法接受。
—— 再次是“欧盟-英国边界”。 英国首相主张“硬脱欧”,即同时退出单一市场和关税联盟,同时还要限制欧盟移民,这使得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建立“硬边界”成为唯一选择,必将带来一系列关税、边检等问题;而欧盟主张通过“灵活而有想象力”的措施尽量避免“硬边界”。
2017年7月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英国“脱欧”事务首席谈判官米歇尔·巴尼耶(右)欢迎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新华社/美联)
【各自非铁板,两年恐难完】
于欧洲,此间舆论对脱欧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看好一体化,认为英国是欧盟的“刹车片”,少了英国掣肘,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德国与法国的领导下会顺畅很多;另一种则把英国当成“平衡器”,担心没了英国的制衡,欧盟会沦为德法表达意志的工具。
由此,脱欧后的德法关系成为关注焦点。
一方面,英国脱欧为德法协调立场、彼此走近提供了推力和契机;但另一方面,英国脱欧后德法能在一体化道路上携手走多久、走多远仍存变数。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一系列的举动表明,法国有意借助外力尤其是美国来制衡德国。
与此同时,德法之间在欧元区改革、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等方面存有分歧,这些分歧在英国脱欧之后或许会消弭,但也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欧洲一体化两驾马车间并非铁板一块。
2017年6月2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总理默克尔(右)在G20峰会之前迎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新华社/法新)
于英国,从引发争议的谈判照片不难看出,英国还没有准备好。英国内部对于脱欧,尤其是对“硬脱欧”分歧严重,主张“硬脱欧”的首相特雷莎·梅提前举行大选却遭遇意外结果。
英国国内仍有包括资本和企业在内的很大部分力量支持“软脱欧”。毕竟欧盟市场大,英国脱欧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经济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自英国公投脱欧一年多来,不确定性给英国带来了英镑贬值和投资者对英国未来前景的信心下降。
因此,脱欧谈判虽然预计到2019年3月结束,但英国内部仍存在变数,届时恐怕会“缓期执行”,或者产生一个“缓冲期”。
【中英、中欧关系要抓住新机遇】
英国既然选择脱离欧盟,那么就意味着选择要拥抱更广阔的世界。目前来看,英国希望同美国、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建立更紧密的双边经贸关系,比如已经跟美国、中国表达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意愿。相比起来,这些经济体跟整个欧盟签自由贸易协定的难度更大。
2017年4月29日,首趟从伦敦返程的中欧班列抵达义乌。(新华社发/吕斌摄)
中英关系处于“黄金时代”,英国脱欧,中英黄金关系不会褪色,至少在三方面或将得到更大机遇:
第一,中英扩大投资贸易方面。
第二,金融合作。伦敦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而且中国已把英国作为人民币重要的离岸中心。
第三,发展战略对接。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同英国北方工业计划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接。
当然,英国脱欧,属于欧洲内部事务。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国和欧盟间的贸易规则不会变。
脱欧前,中英贸易是涵盖在中欧贸易的大盘子里;脱欧后,中英之间将谈判新的经贸往来等方面的规则。鉴于双方贸易体量大,谈判将是顺畅的。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大屏幕(新华社发)
但从微观层面上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银行等可能将迎来挑战。此前,不少中国企业和银行选择伦敦金融城作为面向欧洲的桥头堡,而英国脱欧后,伦敦对于欧洲的辐射力减弱,这些中国企业或银行可能会面临选择——留还是走?是迁到法兰克福还是巴黎?
无论脱欧与否,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不断提升的创新力和影响力、以及一贯秉持的开放包容态度都决定,新形势下,中英、中欧关系将抓住发展新机遇,稳步向前。